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观测降水数据和第六阶段耦合模式间比较计划(CMIP6)的历史模拟实验数据采用集合经验模分解方法(EEMD)分别提取北半球陆地降水1891到2014年四个季节的年代际模和趋势模,发现北半球陆地降水年代际变率的方差贡献大于趋势贡献。四个季节的年代际降水经验正交模(EOF)分解显示出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具有相同降水异常的区域很可能是通过海洋强迫产生的遥相关导致。冬季和春季的主导模态的时间序列显示了同样的变化特征,即在1970年代后期振幅增加,这可能与海洋年代际变化相重叠有关。冬季和春季,太平洋年代际变率(IPO)和大西洋年代际变率(AMO)共同发挥作用,它们在1970年代末之前处于同位相状态,对陆地年代际降水主模态的影响较弱,此后则一直处于异位相状态,影响加强。在夏季和秋季,仅AMO有显著的信号,时间序列没有出现像冬季和春季那样振幅增强的变化。通过冬季的分段研究(1891-1975/1976-2014),我们发现前后时期降水是不同的主模态,正是由于海温的变化引起了大气环流场异常进而影响了降水。文章还评估了12个CMIP6耦合模式的历史模拟实验对于北半球陆地降水主模态的模拟能力,模拟降水主模态好的模式的集合平均在很大程度上捕获了四个季节的空间结构以及其对应的海表温度(SST)信号,而模拟差的模式的集合平均与观测几乎没有相关或者是弱相关。冬季和春季模式对于主模态的模拟能力要强于夏季和秋季,这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季节模式模拟的SST显示出过强的IPO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