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但是在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脚步时,我国采取了将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的资源集中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中的战略,这样就使得原本应该用来支持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的资源很大程度的流向了工业化、城镇化方向,使得原本就比较落后的农村经济更加滞后。农村经济的滞后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近年来持续加大对于扶持农村经济建设的力度便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手段和核心。如何判断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发挥的效果,并且分析这样的效果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就显得具有实际意义。而金融效率就为研究金融支撑效果提供了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利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对安徽省的金融效率进行分析,并就其中的因子的影响程度进行探索。首先在第一章中,本文分析了研究农村金融效率的背景以及意义,在国家政策越来越重视农村发展的今天,农村金融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对农村金融效率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于金融发展的认识,找出促进的方法。随后本文对国内外研究金融效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其中的重点放在了金融效率评价体系以及金融效率实证研究方面的文献上,并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是对关于农村金融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的阐述,这里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5种最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发展理论进行阐述,这个是我们研究金融和经济发展相关性的基础,第二部分就是对于农村金融理论的阐述,这个部分的理论对于指导农村金融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三章本章主要是从内部因素: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职能,以及外部因素:农村经济环境、金融发展状况、制度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这两个方向来对安徽省农村金融效率的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先对因子分析的方法以及步骤进行了阐述,随后利用安徽省2000-2011年间的相关数据对安徽省的农村金融效率进行因子分析,将评价体系中的12个指标按照影响金融效率的强弱进行排序并命名分别是储蓄动员效率、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和投资投向效率;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对于以上三个效率中所包含的各个引子和农村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排名,得出了影响效率程度最大的三个因子:农村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值占收入比重、农村贷款占存款比重和投资生产效率;最后对于找出的三个因子和农村GDP增长率做回归分析,最后发现投资生产效率是农村金融效率的影响因子中与经济增长率关系最为紧密,影响最大的一个,而储蓄动员效率以及储蓄投资转化效率都稍显逊色。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储蓄动员以及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是安徽省农村金融效率中的薄弱处,而投资投向效率仍待加强。第五章针对安徽省的农村金融效率偏低的现状从发展农业产业化、政策法规环境改革、农村信用环境改善和金融中介机构改革四个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