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2DBi2MoO6-g-C3N4/PVDF光催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水处理性能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54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超出水体自净能力的水污染已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致命瓶颈。膜分离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水处理技术,因而在一干传统水处理技术中脱颖而出。但目前该技术仍存在一些短板,如对污染物的单一截留性,及膜不可逆污染导致的水通量衰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此,研究人员已经作出了相当的研究,以减少膜污染,保持过滤活性,如亲水改性技术。然而,膜的亲水改性只能抑制膜面污染物的吸附,对其降解没有任何作用。而利用将光催化技术与膜底基结合而衍生的光催化膜技术,其自清洁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滤膜在运行过程中积累的不可逆污染的问题,极具研究价值。而相较于传统的紫外响应光催化膜,可见光响应光催化膜能大大提升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也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本文设计了高效的0D-2D Bi2Mo O6-g-C3N4光催化材料并以此作为功能层构建复合光催化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将热缩聚法制备2D g-C3N4纳米片和水热法制备的0D Bi2Mo O6浸渍复合成了复合膜功能层,以偏聚氟乙烯(PVDF)膜为膜底基材料,将盐酸多巴胺(PDA)涂覆在膜表面以引入催化剂结合位点邻苯二酚基团,通过真空辅助自组装法(LBL)制备了0D-2D Bi2Mo O6-g-C3N4/PVDF光催化膜。以纯水浸泡、震荡和剪切力测试确定了膜与光催化材料良好的结合性能。通过对盐酸四环素(TC)的静态光催化实验降解效率达到67.75%,验证了其催化性能。建立死端装置对膜进行测试,在截留率测试实验中,复合膜对海藻酸钠的最大截留率为94.12%,对牛血清蛋白的最大截留率为84.16%。在可见光下照射,可逆结垢(Rr)逐渐取代不可逆结垢(Rir)成为主要的结垢因子,而复合膜在可见光照射下(k>420nm)30min,通量恢复率可达94.12%,而经过4次循环实验,被模拟蛋白和多糖污染的膜最大通量恢复率维持在75%以上。以上结果表明,多维功能层形貌使膜对污染物接触面积增加,提高了复合膜的机械稳定性、截留性能和自清洁性能。本文不仅通过真空辅助自组装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光催化膜,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光催化材料的多维度与光催化膜性能提升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女性癌症,按病理类型可分为两类:浸润性导管乳腺癌和非浸润性导管乳腺癌,患者治疗失败或肿瘤复发风险高、预后差、死亡率高。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4(protein arginine N-methyltransferase 4,PRMT4),又称为共激活因子相关的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co-activator associated arginine methyltransfe
近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第四代核电技术以及聚变堆的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大力推进,面对堆内严苛的环境挑战,ODS钢因其出色的抗辐照性能与优异的高温性能被认为是最有希望之一的包壳候选材料。本文利用湿磨法球磨粉末和SPS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良好的ODS钢,为湿磨法大规模制备ODS钢提供了实践基础。通过改变ODS钢中的组分,系统的研究了合金元素Al与稀土氧化物La2O3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及轨道交通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发展愿景与发展进程中产生固体废弃物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如何因地制宜处理固体废弃物,合理利用弃土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烧结弃土高性能砌块利用弃土为原材料,采用生物质燃料烧结而成。块型设计及制作上具有大尺寸、高孔洞率、高精度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可使用薄灰缝砌筑工艺,能极大提高施工效率,有效降低对连接砂浆的用量,减少热损耗提高墙体的热工性能。但作为一种新型
隧道是交通运输中关键的一环,而多年以来其工程设计却主要依靠工程岩体分级、工程类比等经验和半经验方法来进行。近些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定量评价方法,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依然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形控制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定量评估方法,并分析运用此方法,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果如下。首先,对强度折减法和使用有限差分方法的FLAC~3 D的数值分析软件的基本原理及进行介绍,并展现了两者的特点。在前
本文对室温养护条件下,矿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GPC,Geopolymer Concrete)基本力学性能以及钢筋与GPC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PCC,Portland Cement Concrete)进行比较,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进行了三种不同强度的矿渣-粉煤灰基GPC的基本力学性能实验,包括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结果表明,GPC弹性模量与PCC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FRP)以其高比强度、比刚度、耐腐蚀及耐疲劳等突出性能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应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跨桥梁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但传统钢拉索因其自重大、易腐蚀和易疲劳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大跨桥梁结构上的应用。而FRP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代替钢材成为新型拉索的的热门候选,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随着我国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若干时期为了解决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问题,通常修建双层桥面桥梁或并列桥梁,随之而来的便是相距较近桥梁主梁间的气动干扰问题。论文以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铁路桥)及泉州环城高速公路泉州湾跨海大桥(公路桥)为实际工程依托,开展了大跨度公铁并行三幅桥面桥梁气动干扰效应研究,即分别针对主梁静气动力系数、涡激振动、颤振稳定性进行研究。
重金属铅(Pb)由于其持久性、难生物降解性、高生物毒性和潜在的生物积累作用被认为是极度危险的环境污染物,对Pb2+引起的水污染环境问题的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吸附法是一种操作简单、高效率的环境修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单独的水热污泥生物炭和MnFe2O4作为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都不太理想。为了探究更高效、低成本和环境友好型的重金属吸附剂,本研究主要以污水处理厂的脱水
MiRNA作为人类体内的调控因子,通过靶向mRNA发挥调控作用。miRNA的功能失调与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众多联系。因此,研究miRNA与疾病的关联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致病miRNA预测算法旨在于通过计算方法,根据已知的miRNA、疾病相关数据寻找潜在的致病miRNA。随着miRNA-疾病预测算法研究的发展和相关数据的积累,在致病miRNA预测过程中,整合与miRNA相关的基因信息和
随着轻质高强材料的应用,使得高层建筑具有轻质、高柔、低阻尼的特性。在台风作用下高层建筑易产生较大的风致振动,影响着结构的安全性及其居住舒适性。在台风登陆时,通过现场实测获取高层建筑的风致响应数据,可以有效的了解建筑结构的运行状况。其中,结构风致位移响应是反映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振动状态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仪器设备的限制,高层建筑结构的动态位移响应无法直接测量。同时,实测数据的表达方式往往采用二维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