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地区需求导向型托育服务问题研究 ——以陕西农村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n80516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发布了推动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成为整个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婴幼儿托育服务不仅影响到育儿家庭的长远利益,也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在人口老龄化加深、国家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二孩政策放开以及十九大“幼有所育”政策目标的背景下,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普惠型托育服务,对于提高人口质量、彰显社会公平和推动国家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从政策环境和社会需求出发,梳理了托育服务的起源和发展,总结了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国内托育服务研究现状,对需求导向型托育服务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以整体性治理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在对托育服务相关研究梳理后设计调查问卷,于2020年7-9月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对陕西农村托育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共收回问卷1130份,其中有效问卷1046份,有效回收率92.5%,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了解陕西农村居民家庭育儿情况和托育意愿,使用单因素分析找出影响居民托育意愿的因素。然后,以电话访谈的形式收集育儿家长对于当地托育服务现状的反馈,综合受访居民的意见建议和已有的数据资料,发现目前农村地区托育服务存在的问题,诸如托育机构数量少、费用昂贵、缺乏优秀从业人员等,并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找出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比国外托育服务发展情况,总结可取经验,从托育服务的目标设立、平衡供需、资金支持和人才吸纳等几个方面,为推动农村地区托育服务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雌性男人》是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家乔安娜·拉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四个来自不同时空的女性的相遇经历,构建了交织的多时空背景,使原本的性别概念和女性气质受到挑战。现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们大多从传统乌托邦视角和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作品,此外,鲜少在多时空背景下研究小说中的性别身份话题,不能全面地体现小说中的当代女性主义思想。论文选取《雌性男人》为研究文本,立足露西·萨基森的女性主义乌托邦理论,力求通过对
西汉时期的北边政治军事形势,是随着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在不同阶段中,汉匈双方因不同的内部、外部环境而不断改变战略,从而对西汉北边形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汉匈关系的互动过程为线索,对西汉北边形势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作进一步的探讨。西汉王朝建立之初,中原经历秦末战乱,急需休养生息。北部匈奴趁势崛起,不断兼并四周部落,实力强盛,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呈现出北强南弱的局面。经历平城之围的惨
干旱作为限制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对全球社会、经济和生态造成巨大损失。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硅能够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外源硅的施用可以影响气孔导度,改变蒸腾速率,改善植物水分状况;通过调节气孔动力学、合成光合色素,促进光化学反应,从而改善光合作用;此外硅可通过渗透调节以平衡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及调节抗氧化防御系统,减轻植物在干旱胁迫中的氧化损伤。总结
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E·M·福斯特一生共创作五部长篇小说,其中发表于1907年的《最漫长的旅程》并非是其最受关注的作品,但却是作者本人最喜欢的一部。该书带有作者自传的性质,文本叙述中融入了大量充满隐喻和象征意义的神话原型,以浪漫、自由、原始的非理性状态观照现代工业文明压抑、混乱、颠倒的理性异化造成的人性残缺和精神虚无。20世纪60年代,以诺斯洛普·弗莱为代表的原型批评理论渐成体系,广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格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要求中国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要与中国以外的世界有效沟通,作为重要交流媒介之一的“中国英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英语变体,这一客观存在近年来已经被国内学者广泛接受。但是,“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变体而存在的合理性是否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目前很少见到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于被Kachru列在“扩展圈”的“中国
孟荀关系问题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该问题包括孟子和荀子的关系、孟学和荀学的关系、孟学史和荀学史的关系三个方面,涉及儒家世界观、修养论、教化论等问题。梁启超等人发起的“排荀运动”就是该问题的具体表现。考察梁启超的孟荀关系研究,进而了解孟荀关系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儒学思想史的中心议题,展望儒学思想的发展方向。梁启超的孟荀关系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896到1918是“申孟排荀”期,1918到192
朱熹作为南宋时期重要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写作了数量丰富的尺牍,且写作时间长、来往对象涉及当时许多重要人物。以往对朱熹的研究多将注意力放在其教育与学术思想方面,且世人提起朱熹时第一印象总逃不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刻板印象。而从尺牍这一兼具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两大功能的文体出发,有利于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朱熹形象。本文以朱熹尺牍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数据分析和文本细读,首先就尺牍的概况进行梳理,并对其尺牍的书
安吉拉·默克罗比,英国当代最重要的女性理论家和批评家之一,她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化、艺术、时尚等诸多领域。在这一广泛的关切范围内,女性亚文化研究是默克罗比学术研究的起点。她主张关注亚文化中的性别差异,尽一切可能去探查女性亚文化群体的真实文化体验,展现社会重重规范下被压抑的女性诉求。女性亚文化研究作为默克罗比学术研究的起点,对于认识和把握默克罗比的整体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其并未引起学界足够
现阶段,临床上针对癫痫发作检测及睡眠不同阶段分期主要由专业医生对患者的脑电图(Eletroencephalogram,EEG)采取视觉检测来完成,其中,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细胞快速放电而导致的极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时患者的大脑内部会发生短暂性的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认知能力下降、肢体不受控制等症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检测癫痫发作对于癫痫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片、视频、声音及其他符号资源正不断地应用于交际。因此,人们的交际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而是综合利用各种符号资源传达意义。交际中的多模态性逐渐受到关注,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多模态话语分析不仅关注静态语篇,如报纸、广告、漫画等,还关注动态语篇,如宣传片、发布会、演讲等。基于前人对动态语篇的研究,且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使教学中的多模态化日益显著,本文试图将多模态话语分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