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边坡失稳机理及灾害防治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kyly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填方路堤边坡作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路基的主要形式,其变形破坏、稳定性及灾害防治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依托厦沙高速公路三明段高填方路堤建设的工程实践,总结提出了高填方路堤边坡的三种典型破坏类型,并分析其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采用有限单元法模拟研究典型高填方路堤的变形失稳机理,进而提出相应的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对策。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填方的工程地质模型及工程案例的总结分析,提出路基滑塌变形、地基滑动变形和基底滑动变形等三种高填方路堤边坡的典型破坏模式。(2)讨论了路堤填筑坡率、填筑厚度和行车荷载等因素对路基滑塌变形模式的影响;分析了软弱地基厚度、软弱地基层位、软弱地基坡度对地基滑动变形模式的作用机制;研究了基底滞水层形成机制及滞水层强度参数的变化对基底滑移变形模式的影响规律。(3)短时强降雨条件下,雨水在路基表面径流冲刷,并在填土层内产生渗流侵蚀,路堤整体稳定性降低,容易沿路基两侧出现局部滑塌变形。(4)在填筑加载作用下,软弱地基层内应力骤增,由于其天然承载力不足,导致上部填筑体切穿下部软弱地基,发生整体滑动变形。(5)路基基底面透水性较弱,上部雨水渗透到基底面不易排出,易在基底形成滞水层并软化基底接触面附近的岩土体,导致路堤整体沿基底面滑移变形。(6)基于典型变形失稳机理研究分析成果,从地基处理、支挡加固、路基排水和监控量测等方面提出高填方路堤边坡病害防治的对策。
其他文献
<正>一、何为"大问题"黄爱华老师的《基于"问题本位学习"理论下的"大问题"教学》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问题本位学习理论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
沉默权起源于英国,并相继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确立,但尚未引入我国。在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新增了“尊重和保障人权”与“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却未采纳沉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PL)联合射频治疗对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黄褐斑患者133例,同时筛选出混合型患者,排除使用其他相关措施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