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全球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使得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承担起一部分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的任务。本研究致力于以旅游业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并通过基于城市空间视角的开发模式研究为相关政策和实践提供借鉴参考。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文献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以上海旅游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梳理了国内外低碳经济、低碳产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整理和辨析,在此基础上对低碳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作出了初步界定,并归纳出低碳旅游的特征和低碳旅游基本类型。并从旅游开发角度,提出了低碳旅游开发所应具备的原则,如战略高度、开发方式、核心产品设计以及旅游者引导等,并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集成了低碳旅游的可开发要素。然后对具备不同旅游资源的目的地总结和归纳了各种低碳旅游开发模式,构建出全文的基本理论体系。
经过对上海低碳旅游历史的回顾和现状的分析,本文认为上海旅游业已经具备开发低碳旅游的基础条件,在“后世博”阶段的旅游开发趋势是国际化和低碳化,并且正处于建设成为国际化低碳旅游目的地的转折期,既有机遇,又存在挑战。上海作为国际化的低碳旅游目的地,在都会旅游、商贸会展以及国际性旅游集散上都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在上海规划和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就旅游产业的战略、观念、技术及重点项目上把握一定的基础和原则,并设计制定具有上海特色的低碳旅游开发原则,制定针对性的开发战略与开发方式,以及建立“一弧三级,一心三区”环东海低碳旅游经济带等。以低碳旅游的发展提高上海市旅游吸引力和消费水平,并促进城市和区域低碳经济的推广。给其它城市和地区发展低碳旅游,振兴低碳经济,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提供一定参考。最后,本研究认为理论框架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将成为低碳旅游后续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