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T在L-arginine诱发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的作用及大柴胡汤对其干预机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88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在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中对胰腺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EMT参与胰腺纤维化过程,及大柴胡汤防治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的机制。  方法:健康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n=70):空白组(Control,Con组n=10)、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模型组(n=30)、大柴胡汤(DaChaiHu Decoction)治疗组(n=30)。给予CP组和治疗组20%左旋精氨酸(L-arginine)3.0/kg每周一次腹腔注射造模,每次两遍,间隔一小时。造模第六周后,治疗组以大柴胡汤(0.5g生药/ml,0.06g/10g/d)进行灌胃治疗。免疫组化观察胰腺组织中的E-cadherin、N-cadherin、α-SMA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胰腺组织中的E-cadherin、N-cadherin蛋白含量的改变。  结果:1.20%L-arginine腹腔注射诱发小鼠慢性胰腺炎模型胰腺上皮-间质转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20%L-arginine腹腔注射,CP2w组腺泡开始出现萎缩,较多炎细胞浸润。CP4w组小叶结构破坏明显,腺泡呈现管状化萎缩,可见纤维的沉积。CP6w组大片的胰腺小叶呈现管状化萎缩状态,纤维沉积明显增多。随病程进展,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表达逐渐减少,而间质标志物N-cadherin、α-SMA逐步增多。Western显示模型组胰腺组织中,随病程进展,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的含量逐渐降低,而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的含量逐渐上调。2.大柴胡汤对20%L-arginine腹腔注射诱发的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大柴胡汤治疗组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治疗2w组胰腺腺泡细胞萎缩程度减轻,间质小血管轻微扩张、充血,间质中仍可见炎细胞浸润,4w组织坏死程度大为减轻,6w可见胰腺小叶较宽,腺泡细胞排列整齐,仅见少量纤维组织沉积。Western显示:大柴胡汤治疗2w、4w、6w,随治疗时间增加,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逐步上升,间质标志物N-cadherin的表达逐步下降。  结论:1.CP胰腺纤维化进展中存在EMT。2.大柴胡汤抑制EMT进展,减轻胰腺纤维化,对慢性胰腺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中医药防治慢性肺心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
目的:建立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鼠疟模型,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继续考察复方蒿甲醚及其它抗疟药物以及复方蒿甲醚配伍中药黄芪后对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鼠疟和氯喹抗性鼠疟的疗效差异。方法:在前期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株培育的基础上,继续以四天抑制给药法每代逐步增加给药剂量,并通过尾静脉取血涂片镜检转阴率并测定EDso,然后计算最新得到的耐药虫株的抗性指数。以伯氏疟原虫常规鼠疟为模型设置复方蒿甲醚、蒿甲醚、青蒿素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病情严重程度及各器官病理损害的影响证实其有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作用;通过分析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细胞因子水平和Treg比例及
目的: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脾虚证在病理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
目的:8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由简单的内科对症治疗发展为积极地进行血运重建。面对这种变化,中医证型分布上是否有所变化,尚未见报道。为此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探究AMI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西苑医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AMI住院病例141例中医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与本院1978年1月~1997年12月AM
目的:通过观察香天麻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神经递质(NPY、NT、NE、DA、5-HT)的变化,探讨香天麻汤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高血压科病房辨证为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66例,按1:1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33例服用缬沙坦胶囊和香天麻汤,对照组33例服用缬沙坦胶囊和安慰剂治疗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