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等学校,大学生班干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培养和建设不仅有利于班风建设、学风建设、班级凝聚力的提升,而且对于学生干部身心健康、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有着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具有良好社会道德和优秀职业素养的人,为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亟需合理的班干部任用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培养能力的实践锻炼机会。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指导下,大学高素质教育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有助于其生命充分成长的空间,找到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制度,并让这一制度能够惠及到每一个学生个体,为每一个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提供均等的锻炼机会。然而,受当今社会能力与分工关系认识的误区、高校学校育人与社会用人标准的混淆,“官本位”、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传统班干部选拔机制自身的弊端,无论是辅导员任命制还是民主竞选制,最终的结果都是使班干部这一实践锻炼机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学生身上,大多数大学生得不到平等的展示能力的机会。这不仅容易使班干部自身产生官僚作风、不思进取的消极影响,更不利于大多数大学生的成长成材,严重影响着辅导员的管理工作,这是与当今高校应有的教育理念相悖的。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正义,改革当今大学生班干部任用机制,实施“轮流执政、人人锻炼、共同提高”的班干部任用新模式,是当今高校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本文立足现实,放眼未来,通过分析班干部这一岗位机制对大学生实践锻炼的积极作用,阐明了班干部这一岗位机制的特殊育人功能。通过审视当今高校传统的班干部选拔模式,并具体分析这一模式对班干部、普通同学及其辅导员与班级的影响,表明其存在的弊端,找出传统选拔模式固话的历史与现实成因,其目的就是找到班干部“轮流制”这一有效的选拨机制,并分别从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层面对这一机制的实施过程进行具体阐述,预见性地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真正体现教育的公正公平,实现每一个大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成才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