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甲酰胺类CB2受体激动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w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麻素受体(CB)是G蛋白偶联受体大家族中的一种受体,包括CB1和CB2两种亚型。CB2受体主要分布于外周神经组织的免疫细胞中,其介导的腺苷酸化酶和磷脂酶C等信号通路与多种疾病相关。非选择性CB2受体激动剂Nabiximols已经在25个国家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其临床副作用可能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CB1受体有关。本文选取了一类新近在大鼠体内显示了强大麻样作用的吲哚甲酰胺类CB2受体激动剂滥用药物SDB-001(EC50,CB1=34 nM,EC50,CB2=29 nM),通过两种策略对其进行结构改造,以期得到选择性CB2受体激动剂。策略一:利用大麻素受体与其激动剂的构效关系,选取对CB2受体活性有利的官能团,对无选择性或选择性差的大麻素受体激动剂进行结构改造,从而提高化合物本身对CB2受体的选择性;策略二:在吲哚苯环区域引入大极性基团,降低化合物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从而抑制化合物与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CB1受体结合。本论文的主要创新工作体现在以下方面:1)发展了一系列高选择性的吲哚甲酰胺类CB2受体激动剂针对新近被发现的在大鼠体内有强大麻样作用的吲哚类CB2受体激动剂滥用药物SDB-001,通过选取对CB2受体活性有利的优势基团和引入大极性基团降低化合物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策略,得到了一类具有很高选择性的CB2受体激动剂。2)选择性CB2受体激动剂3-33能够显著缓解多发性硬化症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中的临床症状化合物3-33通过腹腔注射在小鼠体内进行了药代动力学实验,具有较高的血浆暴露量。化合物3-33可以有效缓解多发性硬化症的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中的临床症状,通过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其的确能够显著降低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中脱髓鞘程度。3)对CB2受体配体进行微小的结构改变能够使激动剂转变为拮抗剂当CB2受体激动剂2-4(EC50,CB2=59 nM)的吲哚C-7位分别引入甲氧基和甲硫基时,得到了CB2受体拮抗剂2-32(IC50,CB2=16 nM)和2-41(IC50,CB2=28nM),实现了激动剂向拮抗剂的转变。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CB2受体残基F117的苯基侧链与残基W258的芳香侧链由平行的π-π相互作用转变为T型的π-π相互作用是激动剂转变为拮抗剂的关键。本论文通过合理的药物化学设计,获得了一系列吲哚甲酰胺类CB2受体激动剂,并对其进行了构效关系研究。化合物3-33在小鼠体内具有较高的血浆暴露量,并且其能够显著缓解多发性硬化症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中的临床症状,这为选择性CB2受体激动剂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提供了支持。
其他文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可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且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显
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海洋环境复杂,海洋资源的开发遇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能够充分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受过专
目的:观察养心止痛汤加减联合胸痹贴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气不足证)对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电图变化、硝酸甘油停减率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术后创伤疼痛属于急性疼痛的一种,是伤害感受性疼痛。国际疼痛学会对急性疼痛的定义为:近期产生且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一般疼痛时间不超过3个月。正确处理术后创伤疼痛能减少患
自从1990年Pardoux和Peng([90])首先研究了如下非线性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简称BSDE): BSDE理论已被广泛研究与应用,特别是在随机控制,随机微分对策,金融数学以及偏微分方程(简
思政工作的开展对于社会及各界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传统方式不能满足于当前其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伴随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创新着思政工作的形式。在其媒体
本文通过史实分析以及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情况、失败原因以及运动影响作出新的探索。文章认为,清朝的封建制度与顽固派的阻挠,中国传统教育培育不出改革创新人
现阶段综采工作面分布的摄像仪较分散,且煤矿智能化应用多需大场景且高分辨率的图像,井下广角视觉相机与全景相机的引用试图恢复尽可能宽广的综采工作面视野,但是由于设备从
为避免“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构建和实践中出现误区,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完善后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新模式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形式,在开始实施过程中必然出现不少问题。目前来看,大众对综合素质评价内涵的认识还没有统一,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表现为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