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影响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达到减少头部皮肤瘢痕的癌变和提高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2012年1月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接受住院治疗的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患者43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受伤时的年龄、入院时的年龄、性别、家族肿瘤史、居住地、头部皮肤瘢痕形成的原因、瘢痕皮肤形成溃疡到住院时的病程、肿瘤的皮损最大直径、影像学检查资料、肿瘤的发病部位、肿瘤病理组织分级、创面修复方法、随访情况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对影响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各研究因素的生存曲线进行估计;采用Log-Rank检验对每个因素下各生存曲线进行差别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头部瘢痕鳞状细胞癌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生存分析,使用逐步回归法,并根据回归系数和P值筛选出影响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和有害因素。结果:本组43例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患者均为头皮损伤后自行愈合瘢痕形成,继之瘢痕破溃经久不愈形成慢性溃疡癌变而来。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分别为74.4%和25.6%;且以年龄>50岁患者多见,占72.1%;农村居民多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占79.1%;发生在头部的瘢痕以萎缩性瘢痕(贴骨瘢痕)为主,发生在头顶部的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最多,占头部瘢痕鳞癌的72.1%;瘢痕形成的原因以火焰烧伤及热水烫伤引起的皮肤瘢痕为主,主要发生在幼儿生活事件中,学龄前期人数占65.1%。43例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的破坏方式:以局部浸润颅骨破坏为主。病理组织类型:以高中分化的鳞状细胞癌为主。通过Log-Rank单因素分析得出本组患者的性别、家族肿瘤史、居住地、发病部位对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入院时的年龄与预后生存率有关,年龄大于50岁组生存率与年龄小于50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的皮损最大直径与预后生存率相关,各组间生存率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本组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组10例、直接皮瓣移植修复组31例、皮片移植后扩张皮瓣修复组2例各组之间生存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在我科第一次诊断为原发性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患者与入院时为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复发患者之间生存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组织病理分级之间生存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影响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生存时间各因素进行Kaplan-Meier与Log-Rank检验后,患者入院时的年龄、入院时是否为肿瘤复发、肿瘤病理分级、皮损的最大直径、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皮损的修复方式五因素对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的生存时间有统计学意义。通过COX统计学分析,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患者的年龄、皮损修复方式和皮损最大直径对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的预后生存时间的影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众所周知肿瘤的病理分级及分期为影响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我们的研究认为,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的皮损直径大小也可作为判断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重要指标。2.早期及时、正确、合理的治疗烧伤创面是防止头部皮肤瘢痕鳞状细胞癌发生的重要方法。3.有效的抗瘢痕治疗是降低头皮瘢痕发生恶变的主要手段。4.积极治疗头皮瘢痕溃疡是降低头部皮肤瘢痕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