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I及SWI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和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C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鉴别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SFT/HPC)和脑膜瘤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探讨联合这两项技术在鉴别诊断中的诊断效能,以期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和96例经病理证实的SFT/HPC患者和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术前CT检查、常规MRI检查(包括平扫+增强检查)、DWI检查和SWI检查。根据2016年WHO分级,将脑膜瘤分为低级别组(WHO I级)和高级别组(WHO II+III级)。对照分析SFT/HPC与脑膜瘤组间的年龄、性别、体积、平均ADC值(ADCmean)、标准化ADC值(n ADC)、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s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SFT/HPC、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膜瘤组中的ADCmean、n ADC值和ITSS评分。事后分析采用Scheffe检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单变量及多变量MRI参数的诊断效能,探讨最理想的诊断模型。结果:SFT/HPC组ADCmean、n ADC值和ITSS评分均明显高于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膜瘤组(P值均<0.05)。n ADC和ITSS评分用于肿瘤鉴别诊断阈值分别为≧1.15和≥1.00,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00%/60.42%和62.50%/85.42%。DWI在鉴别低级别脑膜瘤与SFT/HPC及高级别脑膜瘤与SFT/HPC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9、0.857。ITSS在鉴别低级别脑膜瘤与SFT/HPC及高级别脑膜瘤与SFT/HPC时AUC分别为0.814、0.729。ITSS评分在鉴别纤维型脑膜瘤与SFT/HPC、微囊型脑膜瘤与SFT/HPC时获得最大AUC(AUC=0.891)。联合DWI和SWI技术可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其敏感性、特异性和AUC分别为81.25%、78.12%和0.834。结论:n ADC值和ITSS评分可作为影像学指标来鉴别SFT/HPC与脑膜瘤。n ADC值在鉴别SFT/HPC与高级别脑膜瘤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ITSS评分在鉴别SFT/HPC与低级别脑膜瘤中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尤其是纤维型脑膜瘤和微囊型脑膜瘤。联合应用n ADC值、ITSS评分能获得更高的诊断效能,有望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其他文献
目的1、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法探讨高度近视患者静息状态下局部自发脑活动是否存在异常2、选取视觉网络内13个视觉皮层为种子点,研究高度近视患者各种子点与其他脑区之间功能连接特点3、选取视觉网络内13个视觉皮层为感兴趣区,分析高度近视患者感兴趣区之间功能连接的特点材料与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3.0T Trio Tim磁共振扫描仪和头颅12通道阵列线圈,对屈光度≤-6.00D的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电影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生命意义感及医学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2月~12月福建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70例,并利用SPSS产生随机数字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接受为期4周,每周1轮,每轮约120~150分钟基于微信的电影疗法干预,对照组予以出院后每周通过微信给予心理支持。干预前、干预
目的:通过利用Balb/C小鼠联合注射贝伐单抗及5-氟尿嘧啶药物构建抗肿瘤药物心肌毒性模型,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及多模态检测技术对比研究心脏损伤情况,探讨早期评估抗肿瘤药物性心肌毒性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氟尿嘧啶+贝伐单抗组,其中5-氟尿嘧啶+贝伐单抗组给予腹腔联合注射贝伐单抗5mg/kg及5-氟尿嘧啶30mg/kg,隔1日1次,连续给药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模型扫描法测量上颌前牙软硬组织厚度,探讨上颌前牙区牙龈厚度与性别、年龄、牙位及牙槽骨板厚度的相关性,为临床综合评估上颌前牙牙龈生物型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的无上颌前牙缺失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和模型资料,应用锥形束CT、上颌牙石膏
目的:比较双源CT(DSCT)测量左心房容积三维容积法与双平面面积长度公式法的差异,评估两者的测量值一致性,并评估DSCT评估左心房容积与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0年1月于我院住院并行冠脉CTA检查的患者51例。采用回顾性扫描获得整个心动周期扫描左据,并每间隔5%R-R间期重建出20个时相左据,在二尖瓣开瓣前确定左心房最大容积时相,在二尖瓣关闭时确定左心房最左容积时相,分别采
目的:探讨经皮胰周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或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无菌性胰周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6例MSAP/
目的:手术切除是I期浸润性肺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患者的预后有明显不同。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共同提出的肺腺癌新分类标准,根据病理亚型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本文主要研究手术切除治疗后的Ⅰ期浸润性肺腺癌,分析各种临床病理特征对于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寻找影响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胸外科进行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是Ⅰ期
目的:探讨Mig-7促进胶质瘤迁移、侵袭、增值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过程中MAPK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胶质瘤标本(60例),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CD34-PAS双重染色分别检测Mig-7蛋白及VM的表达情况。培养正常星型胶质细胞株HA1800,胶质瘤细胞株:H4、SWO38、U87MG,检测四株细胞中Mig-7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小干扰RNA转染抑制U87MG细胞系Mi
目的本文拟对本中心应用二代冷冻球囊完成的手术病例开展回顾性研究,评估应用肺静脉前庭分段隔离技术治疗在肺静脉共干房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统计1027位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经皮冷冻球囊消融术的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术前的基线资料、术中的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的情况,分为共干组(41例)与非共干组(986例),通过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来评估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具有肺静脉共干的房
目的:许多患者即使在术中已经完整保留了面神经解剖结构的情况下,仍在术后出现周围性面瘫的神经功能症状。本文旨在探讨听神经瘤术后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进一步为改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间收治的符合条件的43例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均由同一教授主刀,且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的方式,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