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次改革中,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新课改的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作为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被写进了国家的课程计划,成为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2007年秋,陕西省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到目前,研究性学习在陕西省已经提出5年了,它在汉滨区农村高中实施状况怎样?教师、学生和家长对研究性学习了解和认识程度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还有哪些因素制约着这门课程的顺利实施?面对当前情况,我们生物教师怎样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进行了本研究。我在研究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份调查问卷,包括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对汉滨区的9所农村高中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调查,从教师问卷中可以看出78.72%的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学生问卷中看出74.44%的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并通过访谈获悉在所调查的9所高中有7所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开设研究性学习的这些学校中,20.27%的学校以兴趣小组和科技沙龙的形式进行的,43.24%的学校是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单独开设的,36.49%的学校是渗透于其他学科中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在汉滨区农村高中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汉滨区农村高中取得的主要成效有:1.研究性学习课程得到了初步落实;2.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必要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同;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价值得到了肯定;4.研究性学习课程给学生带来了积极变化;5.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1.开设的状况与教育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宣传力度不到位;3.指导教师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4.课程管理制度有待健全;5.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条件欠缺。根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笔者提出的对策与建议是:1.加大该课程的宣传力度,转变师生的思想认识;2.搞好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3.加大经费投入,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4.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还阐述了在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在生物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及生物教师如何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