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育部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都作了全新的解释和界定,透射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光辉,明确规定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特别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语文课程应“注重实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新课程的这些基本理念关注学生要走出课堂、课本,多参与社会实践,这就要求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并且在这些活动中“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针对这些新课程的新理念,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意义下语文作业重工具性能的弊端,重新审视新课程下语文作业的价值与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作业的探索和实践。本文的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长期以来,语文作业被认为是投入大,用量多,但收效却甚小的语文教学活动之一。尤其是随着高考竞争的加剧,语文作业越来越重视工具性能,像数理化学科一样陷入了无边无际的“题海”中,语文的感性、优雅荡然无存,作业陷入了机械化、模式化、操练化的泥淖。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探索更让学生感兴趣、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业带来了希望,所以依据新理念,我们重新审视语文作业的价值与功能,除了工具性能,作业更要重视人文性能,要充分考虑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重视学生在作业中的体验和对学生的唤醒,这样才能改革弊端,更好地弘扬人文精神,促进语文教育“育人”、“立人”使命的完成。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传统意义下语文作业的优势与弊端,肯定优势的同时,主要分析弊端,就是过于注重作业的工具性能,教师过于注重固定作业内容、形式、统一标准、唯答案的做法,忽略了作业的人文性能;第二部分,针对以上弊端,分析语文作业的价值与基本功能就是要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努力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让我们对语文作业的价值与功能进行了再认识,那就是在作业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们要在作业中利用各种情境、活动、游戏激发学生去主动经历、去主动体验;强调在作业中要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和兴趣,唤醒文化意识、生命意识、个性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第三部分,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本着从生活出发的原则,讲究作业设计和布置的多样、开放,注重作业评价的多元化,努力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