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R2R3 MYB的生长素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番茄表皮毛形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表皮毛是特化的表皮细胞,也是植物自我保护的屏障。拟南芥表皮毛通常是单细胞的,有分支的和非分泌型的。拟南芥表皮毛发育受转录因子复合体的控制,此复合体由R2R3MYB、WD40repeat(WDR)和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家族蛋白组成。番茄多细胞表皮毛发育机制和拟南芥单细胞发育机制不同,发育机制尚不明确。生长素作为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控制植物生长的方方面面。生长素喷施番茄秧苗可大幅提高叶片表面Ⅱ型,V型和Ⅵ表皮毛的密度。Aux/IAA蛋白和ARF蛋白在生长素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RF家族转录因子可发挥转录激活或抑制作用。本研究对番茄生长素响应基因SlARF4以及其下游调控网络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①定量PCR结果表明:SlARF4基因在番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表皮毛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GUS启动子染色表明:SlARF4基因在番茄叶片表面Ⅱ型,V型,Ⅵ型表皮毛组织中均有表达。SlARF4基因转基因株系具有以下表型。第一,对番茄叶片完全展开和未完全展开两个阶段分析表明,超量表达SlARF4基因后番茄叶片表面Ⅱ型,V型和Ⅵ型表皮毛密度增加。抑制表达SlARF4基因可降低上述三种表皮毛密度。第二,超量表达SlARF4基因增加了表皮细胞的密度;抑制表达SlARF4基因降低了表皮细胞的密度。超量表达SlARF4基因上述三种表皮毛和表皮细胞的比值增加。抑制表达SlARF4基因后上述三种表皮毛和表皮细胞的比值降低。第三,抑制表达SlARF4基因降低了番茄植株对生长素处理的响应能力。第四,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GC-MS)结果表明:SlARF4正向调控了叶片提取物中萜类物质(y-Elemene、β-Caryophyllene和α-humulene)含量。SlARF4基因超量表达株系抗害虫朱砂叶螨能力增强;SlARF4基因抑制表达株系抗朱砂叶螨能力减弱。
  ②RNA-Seq方法分析了RNAi-SlARF4转基因株系转录组的变化。RNA-Seq鉴定了398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在RNAi株系中的275个上调表达基因和123个下调表达的基因。其中,SlTHM1基因启动子区域具有生长素作用原件AuxRE(TGTCTC);SlMYB52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TGA作用原件(AACGAC)。凝胶阻滞(EMSA),双荧光素酶和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表明:SlARF4结合SlTHM1和SlMYB52基因的启动子并且抑制了他们的表达。杂交实验结果表明:SlARF4依赖SlTHM1和SlMYB52基因发挥对表皮毛的调控作用。
  ③SlTHM1基因在番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表皮毛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GUS启动子染色表明:SlTHM1基因在叶片表面Ⅱ型,Ⅵ型表皮毛组织中表达,在V型表皮毛中不表达。SlTHM1定位在细胞核中,并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番茄中,抑制表达SlTHM1基因可特异性增加Ⅱ型和Ⅵ型表皮毛密度,表皮细胞密度,Ⅱ型和Ⅵ型表皮毛和表皮细胞的比值以及番茄植株对生长素的响应能力。抑制表达SlTHM1基因还增强了萜类物质的含量和番茄植株对朱砂叶螨的抗性。SlMYB52基因在番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GUS启动子染色表明:SlMYB52基因在叶片表面V型表皮毛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在其他类型表皮毛中不表达。SlMYB52定位在细胞核中。番茄中,抑制表达SlMYB52基因可特异性增加V型表皮毛密度,表皮细胞密度,V型表皮毛和表皮细胞的比值以及番茄植株对生长素的响应能力。抑制表达SlMYB52基因不改变番茄植株对朱砂叶螨的抗性。
  ④SlCycB2是B类型细胞周期蛋白,在表皮毛的形成、萜类物质代谢以及植株抗逆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EMSA和双荧光素酶的实验结果表明:SlTHM1和SlMYB52可结合SlCycB2基因启动子并激活了它的表达。SlIAA15基因敲除突变体中Ⅱ型、V型和Ⅵ型表皮毛的密度极显著高于野生型。EMSA和双荧光素酶的实验结果表明:SlTHM1和SlMYB52可结合SlIAA15基因启动子并激活了其表达。
  综上所述,R2R3MYB生长素信号转导通路在调控番茄表皮毛叶片形成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长素诱导SlARF4基因表达,SlARF4蛋白抑制了下游SlTHM1和SlMYB52基因表达。SlTHM1和SlMYB52通过调控下游基因SlCycB2和SlIAA15分别调控了番茄叶片表面多细胞和单细胞表皮毛的形成。Ⅱ型和Ⅵ型表皮毛密度增加增强了番茄植株对朱砂叶螨的抗性,为使用基因工程手段增强植物抗生物胁迫能力提供了新的策略。
其他文献
判别一门拳术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我认为不在攻守与刚柔,而在于该拳术的创立理论指导的内涵、宗旨和目的。内家拳以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修技为要务。人之本,精、气、神也;人之技筋,骨皮也。故内家拳以藏精、蓄气、炼丹田、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伸筋、硬骨、揉皮为外务之修造。心意六合拳即属于内家拳。  练拳前,若不能对它的全貌有一个简单了解,学练起来往往很难把握要领,不得门径而入,正如心意六合拳拳谱中所说的“学拳
期刊
千载寺位于河南省博爱县城南约8公里处,在孝敬镇唐村的北邻,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原名为无极寺,北魏时更名为千载寺。千载寺是由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三所寺庙所组成的寺庙群落,千载寺尊佛,三圣门崇儒,太极宫尚道。经过了千年的积淀,千载寺孕育了三教合一文化,三教文化在此地交流共荣,三教信徒在此和平共处、修真养性。唐初年,李道子三教融易,创艺无极养生功,由唐至明,千载寺僧道历代修持无极功。
期刊
编者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用这两句话说明本文作者创作时复杂而沉重的心情我想也是合适的。但是在文中倍受指责的郭先生读罢此文的感受会如何呢?读者又会如何判断孰是孰非呢?这一切,现在皆不得而知。《精武》有个最根本的原则,即稿件的取舍一切为读者负责。所以编者竭诚希望郭先生能对此文作出有理有据的解释、答复,同时也希望鲍先生早日现身说法,展示武林中罕见的“通背门”拳艺。    前两天邮购郭
期刊
心意六合拳历代名手辈出,人才济济,经数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许多流派,充分体现中华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杨氏心意六合拳属于河南派心意六合拳。杨殿卿前辈早年从师于心意六合拳大师袁凤仪,因其天资聪慧,又肯吃苦,深得袁凤仪大师真功秘旨,技艺精妙。杨殿卿与尚学礼、卢嵩高并称为心意六合拳河南派三雄,仍虚心向同门拳师学习,并在继承先师拳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逐步形成了杨氏心意六合拳法体系。  杨氏心意六合拳第
期刊
中国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灸法所采用的材料,以艾叶最佳。艾条灸的操作方法分温和灸、雀啄灸两种,用于养生保健常以温和灸为主。操作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离0.5—1.0寸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即可,一般每穴灸5—10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穴位(足三里灸)保健灸法。足三里为防病治病的要穴,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经常施灸足三里能预防中风
期刊
清康熙八年(1669年),正在宁波延庆寺“证人讲会”讲学的黄宗羲突然得知一个消息,他的一个朋友病逝了,这个朋友是宁波的一位技击大师、张松溪的三传弟子王征南,也是他儿子黄百家的师父。黄宗羲为老友的不幸去世十分悲哀,写下了《王征南墓志铭》。他在文末的“铭”中写道:“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终不鬻技,其志可悲。水浅山老,孤坟孰保?视此铭章,庶几有考。”黄宗羲不愧智慧过人,有一种历史学家的远见,他似乎预感到一
期刊
中华武功,博大精深。传承至今,更见繁复。时有故弄玄虚者渲染夸张,渐失武术本来面目,其中尤以《易筋经》等武学巨著易流于玄虚之弊。本期《精武》以“易筋经”为专题,意在还其真相。  今有辽宁曹公历十数载,搜罗《易筋经》坊间版本十余种,择其一二精品献于观者,并洋洋万余言,坦诚己见之心,披肝沥胆之意,惟愿国人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说起易筋经,尽管我们至今无法准确地揭示它的神秘内涵,但历经千年的沧桑,它
期刊
我随恩师习武已经有二十六年了,在这二十几个里,恩师不仅教会我三皇炮捶技艺,同时也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恩师今年已经七十八岁了,可是面庞红润、精神十足,满头白发更展示着一代武学宗师的风采。而当我静静地望着恩师时,却能从他的脸上,从他的眼中读出他沧桑的经历和不平静的心灵历程……  恩师1928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印刷厂的一名下人,在恩师享受童年时光时,不幸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丧父的悲痛
期刊
大豆多肽具有降低血压、提高免疫力、抗氧化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多重作用,应用前景极为广阔。植物乳杆菌作为人体肠道中定植的一种天然、安全、高效的益生菌,在抑制有害菌繁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大豆多肽和植物乳杆菌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多为单独作用的研究,而二者联合作用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拟以大豆多肽和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先通过体外试验评价大豆多肽对植物乳杆菌的益生性能,再通过动物试验研究大豆多肽联合植物乳杆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二者的联合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如下:
蝗虫是一类重要的世界性害虫,会对粮食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最近数年间,由于世界性的气候变暖,导致旱涝灾害的频繁交替发生,以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这一系列的环境变化为蝗虫爆发性增长的发生制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化学杀虫剂是治理害虫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但是造成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峻,威胁着许多动物甚至人类的生存安全。昆虫病原真菌为害虫化学防治提供了环境友好的替代品,但是其杀速率慢等缺点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昆虫对病原真菌形成了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