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豆油强化4-羟基环孢素高产技术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羟基环孢素(4-OH-CsA)是环孢素(CsA)4-位置羟基化产物,具有潜在的抗HIV/HCV以及促进毛发生长作用,同时避免了CsA的免疫抑制效应。然而,N.dietziae作为新鉴定出来的菌种所知甚少,野生菌株本身转化能力低下,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应用。本研究利用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得到一株遗传稳定的4-OH-CsA高产菌,环孢素转化率提高25%,达到180.3 mg/L,但未达到企业要求的摇瓶产量300mg/L。为了进一步提高发酵产量,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筛选优化实验,在筛选过程中首次发现外加豆油能够提高环孢素的转化能力,通过外源添加0.1%(w/v)豆油的方法4-OH-CsA产量进一步提高了55.6%,达到280.6 mg/L。但是豆油强化机制仍然未知,也无法通过胞外代谢特性揭示,为了剖析豆油对N.dietziae代谢以及调控的影响,利用比较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相结合的系统生物学方法揭示4-羟基环孢素高产机制。从比较蛋白组学出发,通过二维凝胶电泳分析发现添加豆油后的主要差异集中在中心碳代谢、遗传信息处理以及能量代谢,特别是氧化还原过程差异显著,表明外加豆油可以促进菌体生长,加强了氧化还原代谢,为CsA羟基化过程提供充足的氧气底物,但对最可能出现的脂质代谢却没有检测到表达显著差异的蛋白。考虑到豆油添加后可能会通过水解作用参与N.dietziae基础代谢,改变N.dietziae的代谢轮廓,我们从代谢组学角度进行辅助研究,比较发现豆油添加后主要扰动出现在氨基酸代谢和TCA循环,并结合豆油类似物和豆油降解类似物添加实验,说明外加豆油可能通过改变发酵特性促进细胞内部氧传递和菌体合成。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高丰度蛋白的催化活性,我们尝试在豆油发酵体系中进一步添加金属辅因子,有效验证了上述的组学结论,327.4 mg/L的产量也超过了预定目标,并达到了当前报道的产量最大值。
其他文献
目的:设计无线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实现可穿戴式和无线传输,提高医疗救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传感器集成模块,采集血氧饱和度、心电、体温、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参数,
通过对长城岭铅锌银多金属矿田成矿地质背景及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赋矿地层为D2q,是一套低能、富含藻类化石和泥质、有机质以及陆源碎屑的碳酸盐岩。具层控型Pb、Zn、Ag多金
充填采矿法是一种回收率高、贫化率低、采矿成本比较高的采矿方法,本方法适用于矿岩稳定性差的贵金属地下矿床以及有特殊要求的矿床开采。采用充填采矿法的矿山,其采场地应力的
阐述语言文字及其教学的本质与发展,揭示广义语言教学的规律.分析现行理工科英语教学违反相关教学规律和原则等问题及其后果,提出建立外语英语教学理论和实施三段式广义理工
提出高校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试对3位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
通过对某低品位氧化铜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进而查明该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嵌镶关系、粒度分布特征。并进行了浮选条件及闭路试验研究,确定低品位氧化铜矿石浮选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