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以问题疫苗事件为例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mk07j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危机管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愈发凸显。近年来,随着新媒体领域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更加深入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样也深刻影响了社会治理。不仅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出现和发展影响巨大,同时也让政府部门在应对新形势下的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了新考验。研究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对提升新形势下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在这个背景和前提下,本文通过研究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定位、角色、作用等,结合山东应对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的案例分析,提出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的功用及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为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发挥提出建议。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研究,也就是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讨论该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创新。第二章是论文涉及的概念、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关于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第四章探究性分析目前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普遍存在问题及原因。第五章以山东应对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为例,梳理分析疫苗事件发展进展,并探讨新媒体如何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了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六章是总结如何发挥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提出比较具体的保障措施。通过本文研究发现,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事件预警、舆情引导、沟通桥梁、形象修复等作用,但在公共危机管理实际过程中,由于政府人员运用新媒体的意识欠缺、公共危机管理人员的新媒体水平不够、新媒体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新媒体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出来。因此,本文认为可从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公共危机管理部门的新媒体平台建设及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等方向上采取完善策略。通过本文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其他文献
我国传统“两权分离”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构造,确认了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农民作为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无偿且永久使用宅基地的制度。此制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保障民生,农民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大大降低了居住成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我国农村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宅基地“两权分离”制度渐渐偏离了其设立初衷,城乡二元化趋势愈发明显,人地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对
空心村是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地系统素配置失衡的表现,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空心村治理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平原地区的传统农区空心化相对严重的山东省禹城市房寺镇为例,基于空心村形态的理论认识和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了以“人口-土地-产业-组织-文化”空心村治理客绩效评价体系和以“政府-村两委-农户-企业-游客”空心村治理主体绩效评价体系,利用指标贡献度、最小方
政务公开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制度安排,与行政权力相伴相生,政务公开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施政、用权的能力和水平。但是,我国政务公开存在低水平、不平衡等诸多问题,难点在基层政府。为此,自2017年起,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在全国“多点开花”,2019年拉开了“标准化+政务公开”全面扎根基层政府的序幕,这是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创新实践,也是对政务公开相关理论的有效延伸,具有研究价值。济南市J区
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疫情实时动态的及时和准确发布,更是引起了人民对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公开的重视。公共卫生领域的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一部分,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实施“放管服”改革的内在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国务院办公室第七号文指出应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信息公开,要提高信息公开的
本文以公共服务平台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探索该机制的影响因素及机制优化对策,从而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针对当下公共服务平台中存在的不同部门单方服务供给的杂糅情况,把握公共组织跨部门协作的关键因素,提出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协同和综合型平台建设和运行建议,提出利用新技术条件对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建议,进而提高政府等部门的政务处理水平和社会福利;二是针对公共服务平台
我国正处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下,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发展迅速,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深化“放管服”的攻坚阶段,网上政务服务成为服务型政府转型的新兴力量。政府部门“互联网+政务服务”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存在政务信息共享整合不到位、线上线下协同不畅、用户体验感不高等问题。在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因此,国家制定了政务服务“好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着重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网格化管理的诞生为创新基层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托,可有效转移治理重心、下沉力量,提高治理精确度、精细度,为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同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大背景下,探索基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现有文献大都研究网格化管理在城市服务管理中的成功运用,
行政审批由来已久,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始于计划经济时期,是我国政府管理市场主体的重要方式。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审批制度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审批事项多、审批时限长,审批流程复杂等等,让诸多市场主体深受困扰。此时,大范围强密度的审批发证管理就成为限制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制度性障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2001
在现代社会,政府治理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级政府位于省、县之间,承上启下,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优化营商环境视阈下市级政府治理能力,是落实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治理能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阐释了营商环境、治理、政府治理能力的基本内涵,基于公共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干预理论,指出营商环境是对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山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的目标。对于基层政府来说,提高治理能力和履职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