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盐基纳米流体过冷特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熔融盐因其低成本、高储能密度、高热容量等优点,成为目前常用的热能存储材料。为了进一步改善熔融盐的热物性,人们尝试熔盐中添加纳米粒子,发现低浓度下,比热、热容量等热物性有所改善,这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强化热输送能力的手段。出于热效率方面考虑,以熔盐为对象,研究纳米粒子对比热、热容量、热导等热物性改善的研究报道广泛,而对基盐过冷特性的研究甚少。大量过冷文献均以低温纳米流体为目标,并得出纳米颗粒能够大幅降低过冷度的结论。本文在对熔融盐基纳米流体热物性研究的基础上,补充研究其过冷特性。使用两步法合成硝酸共晶盐,并通过X射线衍射验证其成分。通过设定不同的冷却速率,研究了其对共晶盐过冷特性的影响,发现冷却速度对过冷度有明显影响。对于较低的冷却速度,凝固过程接近平衡凝固。原子或离子有足够的时间实现相互扩散和碰撞。随着温度的降低,通过能量和结构涨落形成的临界成核数将逐渐增加,形成的临界成核点将通过扩散长大。对于较大的冷却速度,它不可避免地抑制了早期成核位点的形成,推迟了在较低温度下完成的这一过程。显然,冷却速率越大,过冷度越大。采用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纳米粉体制备了硝酸盐基纳米流体。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等技术对纳米流体的凝固和过冷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改进的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模型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结晶过程,并根据实验数据进一步分析了纳米颗粒对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JMA方程只能用来描述纯共晶盐的结晶过程,而不适用于纳米流体,因为纳米颗粒的加入会改变复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根据颗粒的大小和浓度,添加纳米颗粒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过冷度和缩短结晶完成时间。通过修正的JMA方程进一步验证,加入纳米颗粒后,Avrami指数n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表明纳米颗粒可以通过改变成核机制和调节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增加导致的冷却速率来改善结晶过程。使用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钛颗粒制备了不同掺杂纳米流体,利用同样的方式分析了不同粒子对纳米流体过冷特性的影响。发现二氧化硅颗粒能够带来最小的半结晶时间,与纯盐相比,半结晶时间最高缩小了约42%。另外,浓度的提高会导致半结晶时间的减小,由浓度变化引起的结晶时间的最大缩短分别为 11.3%(Al2O3)、19.9%(SiO2)、7.5%(TiO2),可见二氧化硅对浓度的敏感性最佳,而二氧化钛最次。这与过冷度的规律相符:高浓度下,二氧化硅掺杂样品的过冷度总是小于二氧化钛掺杂样品。同时进行了 1 00次高低温循环实验,发现热循环会导致热容量、比热性能的恶化。
其他文献
多相流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无论是能源化工等生产方面,同时也存在于自然环境当中,但是多相流的流动是复杂的,对于多相流的研究还有许多难点要攻克,对于多相流参数的检测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作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人类对于多相流的研究,通过CFD计算出流体流动的数值解,CFD已经成为了研究流体流动的一种成熟方法。本
图的极小顶点覆盖问题(MVCP)在图论中是一个经典的组合优化问题,并且在实际问题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大规模图顶点数目增加、边数目增加和顶点与边数目均增加3种动态过程,设计了能够在原图极小顶点覆盖的基础上更新增量后图的极小顶点覆盖的算法。提出的算法考虑了图结构中顶点与边的关系,并采用邻接矩阵的方法对其进行存储,在图结构发生增量变化后,在原极小点覆盖的基础上添加或者删除若干个不必要的顶点来更新
图论是以图为研究对象,把事物用点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用边表示,以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为目的的一门非常有价值的学科。近年来,图论是数学中非常重要且发展较快的一个分支,图的控制数理论又是研究图论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图的控制理论的研究帮助我们解决了大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救助设备的投放、社会网络等问题。本篇论文我们做的是关于图的控制参数的理论研究,给出几类图的某一种控制数的准确值。在第一章中,我们介绍了
本文对主要适用于二阶微分方程的首次积分方法进行推广,并结合Lie群理论和三阶方程线性化等方法对两类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进行可积性分析及求解。首先,将文献中的首次积分方法进行推广,首次将该方法推广使其用于三阶微分方程。其次,对于一类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运用推广的首次积分方法求出该方程两个独立的首次积分,并对方程进行降阶;运用函数变换法得到了该方程的两个精确解;借助Lie群理论得到该方程接受的Lie群的
液滴撞击壁面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同时超疏水表面因其独特的润湿性,在自清洁、防结冰、防腐蚀等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青睐。然而,目前有关液滴撞击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动力学特性,多液滴的撞击过程由于涉及到液滴之间的合并行为,使其中蕴含的机理更为复杂,所以对其撞击动力学特性的研究较少。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多液滴撞击现象更为普遍,同时双液滴撞击作为多液滴撞击的典型代表
非线性演化方程精确解的构造是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运用非线性叠加机制、特征线和相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1)维Ito方程和(3+1)维BKP方程中非线性波的动力学特性。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基于(2+1)维Ito方程,研究了一阶非线性波的态转换。利用Hirota双线性方法,取得N-阶孤子解,再将其波数复数化,得到呼吸波解。通过对呼吸波特征线的分析,得到转换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证明了呼
在复杂网络上最引人注目的动态行为之一是级联失效过程,对其的研究是复杂网络研究的重要分支。研究网络级联失效行为,对于实现网络灾难性故障的有效控制,防止网络崩溃和保障网络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并有助于开发预测预防此类故障和从中恢复网络正常功能的工具。级联失效的发生往往由关键节点失效造成,而复杂网络鲁棒性分析很少考虑重要节点所发挥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关键节点识别方法中,仍然存在很多尚待完善的问题。此
利用光场和原子的偶极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对中性原子的导引、囚禁、分束等原子操控。目前,关于原子在激光场中所受光学偶极力的研究,大多采用具有单一空间结构的基横模高斯光束,而对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拉盖尔-高斯光束与原子的相互作用研究相对较少。高阶拉盖尔-高斯光束由于其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在原子的激光操纵和控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研究了拉盖尔-高斯光束传播一定距离后的光强、光学势的分布情况,以及三能级
输液管在航空工业、石油化工等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输液管内部流体的微小变化会引起管道与流体的耦合振动,管道的动力学特性尤为复杂。另外由于安装、制造以及环境等问题的影响,几乎所有的管道都有初始弯曲。本文以具有初始弯曲的功能梯度输液管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超临界范围内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实际管道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和铁木辛柯梁理论,利用哈密顿原理推导出含有初始弯曲的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