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学习是一个不断产生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并在纠错过程中把握新知识、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犯错是常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纠错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反馈行为,它甚至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本文对教师课堂上使用的纠错策略进行了行动研究,旨在发现一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效果的纠错策略。笔者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通过观察其他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纠正技巧、学生对这些技巧的回应,以及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的纠错行为的满意度。然后在调查、观察结果的基础上建立纠错策略四个要素的假设。在最后的行动研究阶段,为了验证假设,针对构成纠错策略的四个要素,即纠错方法、纠错焦点、纠错时机、纠错态度进行教学设计,并在实验教学中进行观察、调查、分析和反思。最终得出了如下结论:1.纠错方法:教师应先给出错学生或者其他学生纠错的机会,做出点评以及给出正确答案,然后再给说错的同学重复的机会。或者通过提问、反问、重复等方式提醒、引导学生自己纠错,这样就有可能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2.纠错时机:教师不应随便打断学生,应该让学生说完再纠错。这样教师有机会了解学生的水平,同时学生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语言的理解能力,并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开口机会。3.纠错焦点:教师应有选择地纠错,要抓住课堂重点和核心内容进行纠错,不应该有错就纠,避免过多纠错。还应注意针对学生的水平差异适度纠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4.纠错态度:教师纠错的态度应该温和、包容、耐心。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纠错,并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本研究的价值在于发现构成纠错策略的四要素在纠错行为中的不同角色。每一要素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巧妙地把纠错策略的四个要素联系在一起使用,将更好地发挥纠错策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