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从母女关系解读谭恩美小说《喜福会》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othy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裔美国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早期。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美国文坛逐渐涌现了一大批华人作家。其中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于1989年成功出版的《喜福会》一书,将华裔美国文学推向了发展的新高潮。该书成为当时全美的畅销书,并且荣获了“全美图书奖”和“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等多个奖项。  《喜福会》一书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但引起了美国主流文化读者对华裔文学的兴趣和关注,同时也将一个值得探讨的主题推向广大读者。那就是华裔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经历了最初的碰撞之后,回归与融合是其发展的最终结果。  本文主要从两大方面来加以论述:一是“文化冲突”,华裔女性处于双重文化下对身份认同的困境。母亲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女儿则象征美国主流文化,母女之间的情感冲突从本质上来说是她们各自代表的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她们都处于两种文化的夹缝之间,对自己文化身份的归属感到迷惘。二是“文化融合”,母亲和女儿经历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之后,最终彼此谅解,母亲改变了对异质文化的看法,女儿也开始正视自己身上不可磨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母女两代人最后认同了对方所代表的文化,体现了两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本论文试从剖析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发展,论述母女关系背后的中西文化从碰撞、对峙直至吸收和融合,揭示了在美国主流文化中,华裔文化的回归才是两种文化和谐共存的途径,并且向读者证明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是存在的。  本论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生平和她的代表作《喜福会》,以及目前对该作品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着重论述作品中的母女冲突。通过深入分析母女关系的冲突,反映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  第三章论述文化冲突中华裔身份的构建以及两代女性所处的两难境地。  第四章论述中美两种文化的融合。随着小说的结尾,母女矛盾得以和解,同时也体现了文化的回归与融合。  第五章为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鲁德亚德·吉卜林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吉卜林早期的印度经历使其具有印英双重身份,其作品也大多与殖民文学息息相关。在对吉卜林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赞扬的同
目的:探讨和建立菌落总数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分析质控纯菌种液中菌落总数不确定度的来源,逐一进行评定,然后采用合成的方法来计算和评定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
摘要:本设计采用XILINX Spartan-3E系列FPGA芯片,在基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的设计中,状态机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设计方法之一。  关键词:FPGA;状态机;多模式控制  DOI: 10.3969/j.issn.1005-5517.2012.5.019  常用的状态机分为Moore型和Mealy型,鉴于智能小车的控制状态需要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参数做出实时响应,所以需要与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