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也是当前临床治疗的难点与热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运用逆行开通技术治疗的32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逆行开通技术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逆行开通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32例股浅动长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在顺行开通失败后在术中转行逆行开通技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距离、Rutherford分级变化、通畅率等指标,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1、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后1例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1例患者股浅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1例患者出现腓动脉穿刺部位血肿,1例患者出现腘动脉穿刺部位血肿,围手术期无死亡或截肢病例,并发症发病率12.5%(4/32)。2、ABI及Rutherford分级:患者ABI由术前的0.29±0.21增至术后24 h、7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0.82±0.19、0.81±0.12、0.73±0.07、0.70±0.16、0.65±0.09。术后24 h、7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AB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Rutherford分级较术前得到明显提高:提高2级11例(34.38%),3级13例(40.64%),4级8例(25.00%)。术后Rutherford分级,0级占71.88%,1级占28.1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间歇性跛行距离: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由术前的(136.21±32.55)m增至术后24 h、7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559.15±82.11)m、(549.45±72.15)m、(521.15±62.18)m、(508.22±47.21)m、(447.31±52.11)m。术后24 h、7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间歇性跛行距离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靶血管一期通畅率: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分别96.88%(31/32),90.63%(29/32),71.88%(23/32)。结论1.逆行开通技术作为顺行开通股浅动脉长段闭塞失败后的补救术式,有效提高了闭塞动脉开通成功率。2.逆行开通技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