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开通技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的疗效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zhiw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也是当前临床治疗的难点与热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运用逆行开通技术治疗的32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逆行开通技术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逆行开通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32例股浅动长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在顺行开通失败后在术中转行逆行开通技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距离、Rutherford分级变化、通畅率等指标,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1、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后1例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1例患者股浅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1例患者出现腓动脉穿刺部位血肿,1例患者出现腘动脉穿刺部位血肿,围手术期无死亡或截肢病例,并发症发病率12.5%(4/32)。2、ABI及Rutherford分级:患者ABI由术前的0.29±0.21增至术后24 h、7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0.82±0.19、0.81±0.12、0.73±0.07、0.70±0.16、0.65±0.09。术后24 h、7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AB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Rutherford分级较术前得到明显提高:提高2级11例(34.38%),3级13例(40.64%),4级8例(25.00%)。术后Rutherford分级,0级占71.88%,1级占28.1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间歇性跛行距离: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由术前的(136.21±32.55)m增至术后24 h、7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559.15±82.11)m、(549.45±72.15)m、(521.15±62.18)m、(508.22±47.21)m、(447.31±52.11)m。术后24 h、7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间歇性跛行距离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靶血管一期通畅率: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分别96.88%(31/32),90.63%(29/32),71.88%(23/32)。结论1.逆行开通技术作为顺行开通股浅动脉长段闭塞失败后的补救术式,有效提高了闭塞动脉开通成功率。2.逆行开通技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所成功的创业型大学,都有至少一个成功的科技园区。相对于科研生产平台、科研管理平台来说,科技园区平台更能体现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我国创业型大学建
通过对突水系数在深部煤炭带压开采中的演变过程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突水系数在计算和应用中目前存在的缺陷。通过对煤层底板隔水层的阻水性能模拟实验研究,得出隔水层底板高压
分析了原矿井设计存在的不合理、不完善之处,对矿井各主要系统进行了优化,从而提高了相关环节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为矿井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
材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无不伴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研制新型功能材料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要求便成为当代材料领域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由于
配置管理作为IT基础设施信息的提供者和维护者,是企业实行ISO20000的基础和控制点,是ISO20000的核心流程之一,在IT服务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落实配置管理的过程中,人们却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