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动模仿真实验系统硬件设计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逐渐缓和了因城市人口显著增加造成的交通出行不便的问题。本课题通过建立一个小功率全实物化的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仿真平台来模拟实际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工况和故障情况。这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与新技术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本文调研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动态模拟仿真系统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仿真平台的要求,提出了动模仿真系统平台总体布局和结构设计方案,按照等比例、参数可调的设计原则完成了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及列车主线线路各器件的选型与接线图的绘制设计。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动态模拟仿真系统平台的功能要求,对动模仿真系统中PWM整流器这一核心被控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建立dq旋转坐标系的数学模型与小信号线性化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PWM整流器双闭环的控制策略。基于上述控制及电路参数设计结果搭建出Matlab仿真模型,通过模拟列车不同工况进行仿真实验,来观测直流电压变化及车载PWM整流器与能馈机组PWM整流器的电流波形,验证控制策略的可靠性。通过底层控制系统硬件设计需求与具体功能实现,选择了TMS320F28377s型号的DSP芯片和10M02SCU169型号的CPLD芯片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基于DSP+CPLD硬件结构的核心控制板,并基于核心控制板设计了主所、各牵引所以及列车组的电源板板卡,由此组成底层控制系统硬件部分。底层控制系统集成了串口通信、以太网通信、继电器控制、接触器反馈、采样检测、脉宽调制、直流电机调速、电路硬件保护等功能。在底层控制系统软件开发方面,根据底层硬件系统的功能,完成了基于Code Composer Studio软件和Quartus软件的底层控制系统软件的编写。本课题所研究的是新型能馈式牵引供电系统,通过控制牵引变电所能馈机组与列车车载变流器中的四象限PWM整流器,使其在整流与逆变工况之间通过切换工作状态来模拟牵引供电系统在各个工况下(牵引、惰行、制动)的能量流动情况。通过制定与上层界面监控系统与虚拟示波器的通信协议,实现了与上层界面监控系统的双向数据传输,完成了多所启动以及车载直流电机的启停、正反转控制和变级调速,并将通过虚拟示波器实时显示各电气量波形与列车运行工况信息,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针对不同故障等级进行分类,并按照相应故障类型的发生设计保护时序,完善了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最后经过实验调试,对设计完成的动模仿真系统平台的底层控制系统进行软硬件整体测试,检验底层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通过软硬件联调完成能馈所与列车组车载变流器模块对拖实验,并模拟牵引供电系统在各个工况下(牵引、惰行、制动)的能量流动情况。图69幅,表3个,参考文献48篇。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高速动车组运行速度不断提升,高速动车既需要大的牵引功率,也需要性能优越的制动装置。牵引电机施加牵引功率产生牵引载荷,列车启动产生风阻以及轮轨纵向载荷,对于牵引制动载荷来说实际测量已经有了较高水平,而对于轮轨纵向蠕滑力的测量还存在困难。本文考虑对牵引制动载荷、轮轨纵向载荷以及风载荷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借助实际测量的牵引制动载荷,来推导出轮轨纵向蠕滑力,具有较大的经济和时间意义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这对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由于新时代反恐和安全的需要,车地通信系统需要承载更多的视频监控等高带宽业务。目前具备抗干扰能力强、支持快速移动、资源调度灵活等优点的地铁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for Metro,LTEM)车地通信系统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的首选。同时,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本研究通过对大连外国语大学优势专业—俄语专业的12届毕业生进行校友回访,以及对488家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形成俄语专业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总结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招聘单位用人情况、课程设置及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就业服务等方面内容。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办学层次和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外语人才提供一定借鉴。
随着地铁线路的数量与规模持续增长,轨道交通行业面临的新挑战也越来越多,如工作人员无法均匀分布、相关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条线路的需求各不相同、日益增长的客流量、多样化的设备与器械以及其他各种突发事件等,提高设备和设施的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修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急不可待。庞大的运营规模和复杂的装备体系,以及
集装箱海铁联运是全球贸易及低碳经济推动下国际货运市场的发展趋势,港口与港站衔接作业顺畅与否是影响海铁联运服务质量的重中之重。但由于规模以上港口铁路装卸线入港率较低,海铁设施设备在空间上融合不足,港口与港站间需要依靠公路短驳运输,制约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如何制定有效的资源利用策略,优化集装箱海铁联运港口-港站衔接方案,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补共用,成为提高海铁联运作业组织效率、降低综合运输成本、增
轮轴作为高速列车极其关键的部件之一,其疲劳结构可靠性问题直接关乎着列车整体的安全稳定运行。而轮轴载荷谱又作为疲劳可靠性与寿命分析的基础,其全寿命载荷谱与试验台加载谱的编制对于轮轴的疲劳寿命分析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对CRH2A型高速列车轮轴的线路实测动应力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并结合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技术进行载荷谱与应力谱的拟合外推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对建立的轮轴有限元模型进行直线、曲线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因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舒适、清洁高效等特点,在我国大中城市得到了大规模应用。第三轨受流系统通过受流器与第三轨的紧密接触获取电流,为城市轨道列车稳定地提供电力。当城市轨道列车运行时,受流器在第三轨上高速滑动,会受到多种形式系统激扰的影响,使受流器处于复杂的载荷环境中,导致受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因此,探究系统激扰对第三轨/受流器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和研究意义。本文基于此背
不同货物对时间的敏感性不同,对运输时效性的要求也不同,比如煤炭、钢铁、矿石等大宗货物对运输时效性要求较低,而电子零件、汽车、电脑等高价值敏感类货物对运输时效性要求较高。由于作业方式和线路能力的限制,铁路运输的货物主要为大宗货物,对高价值敏感类货物运输时效性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价值敏感类货物的需求量逐年增大,而由于我国推行供给侧改革,大宗货物需求量逐年下降,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铁路对高价值敏感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开通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逐年增加,车底的配属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为了更好满足乘客出行多样化的需求,多交路等较为灵活的运营模式逐渐广为采用,列车车底运用计划编制工作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科学合理地编制基于多交路运营模式的列车车底运用计划,能够有效提高车底运用效率,降低车底使用数量,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多交路模式下列车车底运用计划编制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
铁路道口是铁路系统中的基本点。他们的高效运营关系到安全以及铁路和道路交通控制。铁路道口是发生事故的热点。此外,大多数报告的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统计数据表明,95%的铁路道口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特别是道路使用者。当局引进轻型火车是一个不错的决定,但是,这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安全方面;亚的斯亚贝巴轻轨列车继续遇到穿越铁路的事故。因此,当前的研究旨在建立一个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以帮助利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