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的反思——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失落的传承》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_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运用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来分析基兰·德赛的小说《失落的传承》。该书是著名印度女作家基兰·德赛的第二部巨作,自2006年出版后,相继荣获几项文学大奖,包括2006的布克奖、2006年的沃达丰纵横字谜图书奖和2007年的美国全国图书评论奖。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后殖民理论、叙述学、空间理论以及文化研究等视角去研究这部作品,鲜3有研究者从新历史主义视角来研究作者对历史的反思。社会历史因素制约着文学文本的生成,文学文本也同样参与社会历史的建构。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相反,他们彼此开放,彼此印证与彼此阐发。《失落的传承》浓缩了印度近百年的历史,并且将大写的历史小写化与复数化,极具新历史主义作品的特征。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析基兰·德赛的《失落的传承》,探究此文学文本与历史的辨证关系,进而分析德赛意欲通过她对历史的重新书写来表达其对历史的态度,即不应让过去妨碍未来,需以宽广的胸襟来看待历史,重视人文关怀,促进印度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的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二章论述影响小说的大写历史,涉及印度作为曾经被殖民的国家所存在的后殖民问题,以及上世纪80年代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和印度移民问题。第三章分析德赛如何运用复数的、小写化的历史来演绎大写的历史。第四章阐明作者的历史意识,涵盖其对大写历史的批判态度,以及对摈弃狭隘民族思想和共同促进印度社会和谐发展殷切的期望。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在翻译理论研究中,文化对翻译的影响逐渐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他们试图探究和揭示影响翻译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
黑人音乐是由黑人传统艺术形式演化而来,是一种能使黑人在受压抑的环境下较安全地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黑人们通常通过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喜怒哀乐、爱恨情愁,以寄托希望或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