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测度及其减缓农村贫困效应的实证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fan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重大战略之举,脱贫攻坚战被视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突出难题和最艰巨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2019年“两会”提出2020年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会长期存在。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尤其强调弱势群体,这与扶贫工作具有高度相似性。然而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且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相关研究尚为少数。因此,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及其减贫效应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理论重要性。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及其减贫效应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概述相关理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而后从理论上分析普惠金融对减缓贫困的直接杠杆性撬动效应和间接可持续保障效应。其次,对我国普惠金融及农村贫困的现状进行图表可视化分析,讨论普惠金融需求侧、供给侧之间的矛盾及我国农村贫困的背景、现实情况。本文的实证分析先选取包含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普惠金融服务使用情况、普惠金融使用效用度的三大维度十五个指标,建立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的2006—2016年我国31个省份和三大区域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测度体系,结果显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略有放缓;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稳居先行地位,中部、西部地区处于全国水平之下;普惠金融服务地缘及人缘方面仍有不足,尤其是中部、西部地区。然后以人均收入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构建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面板门限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全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是门槛值分别为0.481、1.398的双重门槛模型,发挥“先增后略有降”式减贫效果,分地区检验得到东部地区采用双重面板门槛模型,发挥“先抑再扬后降”式减贫效果,中部地区采用三重面板门槛模型,发挥“加速”式减贫效果,西部地区采用单一面板门槛模型,发挥“高减贫略有降”式减贫效果。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提升我国普惠金融减贫效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对我国31个省份和三大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研究普惠金融减贫效应。一方面,是对我国普惠金融和农村贫困的现状及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实践检验;另一方面,对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为促进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消除绝对贫困和减少相对贫困的经验累积具有现实意义,对政策制定者因地制宜地建立我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减贫方案具有指导价值。
其他文献
“全球化”一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渐从学术界进入大众视野,并愈发渗入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就其实际效果而言,全球化所造成的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压缩”使得人类文明的交流日益频繁,整个人类文明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共性趋势。从认知语言学的经验哲学观来看,此种普遍性和共性实质上是人类经验世界趋同的结果。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因其动态性和连贯性同全球化所造成的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高度契合,恰为人类经验世界趋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高速发展,海洋资源低效使用现象越发普遍,海洋环境急剧恶化,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同时,也要兼顾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把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率型转型作为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因此,本文根据我国沿海省市的海洋统计和环境统计数据,测算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并进行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目的是从绿色的角度观察我国海洋经济效率的真实情况及变
学位
学位
学位
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极盛时期,印刷业的快速发展为小说的广泛流行开辟了道路。《呼啸山庄》、《双城记》、《无名的裘德》分别是维多利亚时期早中晚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查尔斯·狄更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也是时代的缩影。而暴力叙述贯穿三部小说,它们通过不同的文体手段共同演绎了维多利亚时代社会暴力下的悲欢离合。对这三部小说暴力现象的文体学分析不仅能从宏观上审视维多利亚时代暴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腾飞式的发展,但开发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污染既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也会对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反而会制约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在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下,“河长制”应运而生,将生态健康作为主要考核目标之一,要求地方官员切实参与到地方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维护国家生态健康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纵观我国现已开展的流域水资源审计案例,均未将河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