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重大战略之举,脱贫攻坚战被视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突出难题和最艰巨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2019年“两会”提出2020年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会长期存在。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尤其强调弱势群体,这与扶贫工作具有高度相似性。然而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且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相关研究尚为少数。因此,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及其减贫效应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理论重要性。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及其减贫效应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概述相关理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而后从理论上分析普惠金融对减缓贫困的直接杠杆性撬动效应和间接可持续保障效应。其次,对我国普惠金融及农村贫困的现状进行图表可视化分析,讨论普惠金融需求侧、供给侧之间的矛盾及我国农村贫困的背景、现实情况。本文的实证分析先选取包含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普惠金融服务使用情况、普惠金融使用效用度的三大维度十五个指标,建立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的2006—2016年我国31个省份和三大区域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测度体系,结果显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略有放缓;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稳居先行地位,中部、西部地区处于全国水平之下;普惠金融服务地缘及人缘方面仍有不足,尤其是中部、西部地区。然后以人均收入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构建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面板门限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全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是门槛值分别为0.481、1.398的双重门槛模型,发挥“先增后略有降”式减贫效果,分地区检验得到东部地区采用双重面板门槛模型,发挥“先抑再扬后降”式减贫效果,中部地区采用三重面板门槛模型,发挥“加速”式减贫效果,西部地区采用单一面板门槛模型,发挥“高减贫略有降”式减贫效果。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提升我国普惠金融减贫效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对我国31个省份和三大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研究普惠金融减贫效应。一方面,是对我国普惠金融和农村贫困的现状及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实践检验;另一方面,对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为促进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消除绝对贫困和减少相对贫困的经验累积具有现实意义,对政策制定者因地制宜地建立我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减贫方案具有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