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带有明显的事后审计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建设项目从形式到内容都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新;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与工程项目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使我国现行的工程项目事后竣工结算审计模式不仅面临着较大的法律风险和审计风险,而且审计的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也遭到严重的削弱。产生上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审计介入的时间较晚。审计的主要成果体现为反馈有价值的审计信息,而反馈及时的审计信息才是有用的审计信息,才更有利于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工程项目的建造活动又是一项建设周期长、内容复杂的工作,在建造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会形成结算审计所涉及的审计资料,若沿用事后审计模式,审计资料形成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便会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可能导致公开透明的建造活动演变成黑箱操作,导致工程项目领域中腐败行为的发生;为维护建设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特别是建设方的权益不受侵害,必须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因此,跟踪审计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动态的审计,将对建设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审计监督贯穿于投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有利于及时控制建设成本,保证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公开、公平、公正的体现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本文通过对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综合住院楼项目跟踪审计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引进跟踪审计组织模式有利于合理的确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变更费用、材料价格等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用专业的知识为建设单位提供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造价咨询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有利于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节约投资资金,真实合理的确定工程造价;将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批准的造价限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