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肠癌中年龄,侵犯肠管周径,病灶部位,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外科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10月108例结肠癌病例,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08例患者中有52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8.1%。清扫淋巴结总数1202枚,阳性淋巴结为206枚,转移度为17.14%。其中N1,N2,N3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4.4℅,20.3℅,9.2℅;发生淋巴结转移的52例中有4例发生跳跃性转移;肠旁淋巴结中0~5 cm组的转移率显著高于>5~1 0 cm及>1 0 cm组(均P<0.05)。40岁以下的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度明显高于40岁以上者(P<0.05)。右半结肠癌的肠管轴(N1)和中枢(N2,N3 )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左半结肠(P﹤0.05),但在N3的转移无明显统计意义(P﹥0.05)。侵犯肠管周径大于1/2的淋巴结转移率尤其向中枢方向N3的明显高于小于1/2(P < 0.05)。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尤其是向中枢方向N3的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癌(P<0.05)。按浸润深度统计T2,T3,T4组的N1,N2,N3站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8%,7.4%,3.7%;52.4%,21.4%,9.5%;61.1%,30.5%,13.9%,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N1~N3站淋巴结的转移率而增加,并且向中枢轴方向淋巴结的转移率增加明显。结论:年龄、癌灶部位、侵犯肠管周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肠壁深度是结肠癌经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结肠癌肠旁淋巴结转移主要集中在距肿瘤上、下缘5cm以内的肠旁淋巴结,>10cm的肠旁淋巴结很少转移。侵犯肠管周径大于1/2周的淋巴结转移率尤其向中枢方向N3的明显高于小于1/2周。随着结肠癌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肠壁深度的增加,其淋巴结的转移率尤其是向中枢方向淋巴结的转移明显增加,尤其是侵犯浆膜时N3转移率高达13.9℅。结肠癌的手术应以D3术式为基本术式,重点要清扫向中枢方向转移的淋巴结,尤其是肿瘤侵犯肠管周径大于1/2周、分化差、肿瘤侵及浆膜者应注重N3淋巴结的清扫;肠管切除的长度以距肿瘤上、下缘各l0cm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