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是个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如果从统一的世界史的角度来看待现代性问题,可能是具有更大的科学性的研究方法。中国的现代性的展开在中国传统与世界主流文化两个充满矛盾的维度中。对于文学的现代性而言,主要是由革命进程和都市化进程两种现代化的潮流所推动。五四时代开始的现代文学史实质上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曲折历史。现代化也是现代文学的总体风貌、特征和性质。现代文学的根本特征是现代性。 新文化运动将现代性实践的突破口锚定在文化和文学上,将文学作为他们的现代性实践的基本和首选策略,使文学承担了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功能。左翼文学、革命文学将政治意识形态功能赋予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乃至晚清以来将追求社会现代性使命赋予文学的必然逻辑结果。与左翼文学、革命文学相比,延安文学发生了某种转向,民族化、大众化的倾向大大加强。这样一个现代文学的大角度转向离不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当时的革命政治形势,其中包含有一种实用的策略的目的,又折射出了毛泽东本人对于现代化的复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