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1年以来,日本结束了三十多年的持续的国际货物贸易顺差状态而进入国际货物贸易逆差状态。贸易差额对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进而整个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像日本这种对国际贸易依赖程度高的国家。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持续巨额的贸易顺差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条件,但也为日本的国际贸易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日本货物贸易逆差再次出现的,能否促进日本国际贸易的良性增长?哪些国际因素的变动能够对日本的货物贸易差额的变动产生影响?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外部经济因素入手,利用1980年1月至2014年8月的数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日本的贸易差额与贸易条件、日元实际有效汇率、进口地理集中度和出口地理集中度等相关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导论。本章首先阐述当前经济背景下,然后说明研究日本货物贸易差额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随后概述了文章的主体内容,最后是本文的重点、难点、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文献与理论综述。在这一部分,首先综述与日本货物贸易差额有关的文献资料,然后简要介绍了贸易差额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马科维茨风险组合理论,以便为研究日本的对外货物贸易差额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日本货物贸易的现状及历史演进。在该部分,笔者简要概述了日本货物贸易当前的情况,随后对1980年至2013年的日本对外货物贸易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日本货物贸易差额的实证分析。在这一部分,笔者选取了1980年1月到2014年8月的净出口比率、贸易条件、日元实际有效汇率、进口地理集中度及出口地理集中度等五个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对它们进行了长、短期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发现贸易条件不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对日本的贸易差额产生了影响,方差分解也表明了贸易条件是除了贸易差额自身以外的重要解释变量。第五章,结论与启示。在该部分,笔者对全文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1980年以来的日本货物贸易差额研究的经济意义及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