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学是一项充满教育性的任务,重要的是学生如何体验教师的关爱,一位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教师始终能够和学生和谐相处。所以,要想成为一名能与学生和谐共处的教师必须拥有责任心和爱心。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意味着语文教师不仅有对学生道德情感上的责任,还有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怀的职责,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关心学生、接纳学生、尊重学生的关怀者,要珍视学生的存在。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关怀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教育行为,使学生能够得到情感上的体验,从而学会关心。然而,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关怀行为却没有发挥出它的教育价值,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依然紧张、学生不接受教师给予的关怀等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能够改善目前糟糕的境况,在“学会关心”的教育理念下,本论文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的角度出发,对W市F小学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关怀行为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其现状展开了调查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尝试提出了一些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策略,以期唤醒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关怀行为意识,实现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真正价值。本论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笔者阐述了选题缘由。选择本研究论题的原因在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能够改善课堂缺少真正关怀的现状,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提升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关怀行为是刻不容缓的,对学生及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希望能针对此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其次,笔者论述了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从研究目的上看,本文在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关怀行为,旨在呼吁小学语文教师重视课堂关怀行为,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提升小学生生命的个体价值。从研究意义上看,能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怀意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促进良好师生、生生关系的发展。再次,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关于关怀、教师关怀行为、关怀型课堂、小学课堂关怀的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本文研究对象及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W市F小学的3至6年级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00人最为研究对象,共计400人。本文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第二部分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及其结构”。首先,对课堂关怀行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四维度划分的依据在于:它符合人文关怀的原则、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满足语文教师的可实施性。第三部分为“小学语文教师实施课堂关怀的价值”。首先,阐述了对课堂关怀行为实施主体的价值,即对小学生发展的价值,它能提升小学生个性与道德的品质,有益于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对小学语文学科的价值,它能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得到重视,能有效落实语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最后,论述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它使课堂得到隐性的管理,能提高情感教学的有效性。第四部分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现状调查”。首先,笔者论述了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步骤,其次,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从问卷调查结果得出各维度的平均值,对各维度的平均值进行比较以及对各维度与年级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具体维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即对学生的问卷答案分布频率进行具体分析。第五部分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首先,笔者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关系不平等、教师将关怀语文知识与关怀学生相混淆、课堂评价中缺少人文关怀、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关怀行为具有主观臆断性,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实施对象的单一性。其次,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校教育的功利性;第二,班级人数的限制性;第三,教师教学工作的繁杂性。第六部分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建构策略”。这一部分是基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意识;第二,使用利于培养学生关怀能力的教育方法;第三,创建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关怀关系;第四,结合具体的小学语文课程进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