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课程评价活动研究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取向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io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提升早期教育质量最有力工具之一。幼儿园课程评价因其能为幼儿发展和课程改进提供重要的信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实践中幼儿园课程评价活动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幼儿园教师的评价活动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作用,我们亟需把握幼儿园教师课程评价活动的实践样态并揭示影响课程评价活有效开展的原因,进而探寻优化幼儿园教师课程评价活动的路径。本研究以发展性评价取向为基本价值立场和实践追求。发展性评价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它应和了当代儿童观和学习观变革的需要,同时它也是破解我国当下幼儿园课程评价实践问题的理性选择。本研究择取了混合研究的范式,使用问卷对307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调查,同时对30多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访谈。研究发现:整体上看,幼儿园教师课程评价活动的频率和效果不对称,指令性评价工作无法得到幼儿园教师的认同。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课程方案的评价,幼儿园采用的主要形式是课程审议,而现实中幼儿园课程审议的特点是:重经验分享轻问题讨论的评价过程;独言多于群议的评价形式;现实性多于理想性的评价标准。尽管这类审议活动并不能充分体现审议的本质,但是它能够为后续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信息,所以其效果得到大部分老师的认可。其次,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幼儿园教师普遍的做法是撰写教学反思(日志),其主要特点是:评价内容的倾向性、形式的统一性、标准的目标取向性、效率的低效性。最后,对课程效果的评价,目前幼儿园教师常把幼儿发展作为衡量课程成效的指标。幼儿园教师较多使用观察和作品分析等推断儿童的发展,主要形式有撰写观察记录、学习故事和制作成长档案袋三种,但幼儿园教师在评价幼儿时选择的评价内容代表性不够、评价标准尚缺乏科学性、评价资料的解读和使用深入度不够,所以,其效果遭到了质疑。从现状来看,目前幼儿园教师课程评价活动表面的问题是部分课程评价无法有效地促进课程的改进。深入分析发现,课程评价活动在教育过程中的边缘化、课程评价活动的管理导向性、评价的信效度比较低、评价信息使用不充分是最核心的问题。影响课程评价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有:微观层面是教师评价素养的掣肘;中观层面是幼儿园管理的缺位或者越位;宏观层面是国家和地方整体的质量意识没有真正形成,评价素养提升机制不健全。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应该提升自身课程评价素养;幼儿园要优化课程评价相关的管理;国家和地方要重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问题,有效发挥评价的质量提升作用,要进一落实幼儿园教师课程评价工作标准并完善幼儿园教师课程评价素养的培养培训体系。
其他文献
瓦斯含量是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不可或缺的参数,准确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对于瓦斯灾害防治以及瓦斯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瓦斯含量测定取样工艺存在不能定点、快速、长距离取样以及瓦斯损失量推算方法不能匹配取样环境等不足,因此,瓦斯含量测定定点取样工艺及与之匹配的瓦斯损失量推算方法亟待完善。为了准确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本文通过解吸理论、流体力学理论、数值分析、数值模
第一部分RNA基因芯片分析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目的:外周神经损伤是骨科常见病症,神经损伤后靶肌往往会发生难以避免的萎缩,造成患者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失神经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伴随着复杂的生化生理变化,因此,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的策略来治疗失神经骨骼肌萎缩。而这归根到底是由于我们对调控失神经肌萎缩的具体分子机制还不甚了解。本部分研究将使用cDNA基因芯片(Microarray)对失神经肌肉的全
目的:肿瘤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癌症更是威胁生命的杀手。天然产物来源丰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药物发现的宝库。为了针对肿瘤治疗密切相关的靶点蛋白开发抗肿瘤药物,本研究选择热激蛋白HSPA8(Heat shock70 k Da protein 8,HSPA8)、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1,PD-L1)和钙敏感受体(Calcium
研究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寻找并鉴定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的特征性变化,可为结直肠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近年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态密切相关。目前多数研究聚焦于具核梭菌、脆弱拟杆菌等“有害菌”对结直肠癌进展的作用及机制,而仅有少量研究报道有关肠道“有益菌”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阿克曼菌(Akkermansia
走滑断层是含油气盆地内一种重要的构造,油气勘探实践表明,走滑断层由于位移难于有效厘定且剖面样式多变,导致走滑断层精细解释难度大,进而影响走滑断层控储-控藏作用。为了探讨走滑断层形成演化主控因素,本文应用砂箱物理模拟实验技术,设计控制变量单因素走滑断层形成演化过程物理模拟实验,从而分析不同因素对走滑断层形成演化过程的影响,结合油田勘探实践,探讨走滑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进而指导走滑断裂相关的油气勘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能产生多种不同的晶体蛋白毒素Cry,这些毒素被广泛用于害虫防治。Cry蛋白质在转基因植物中的高水平表达有效地保护了植物不被害虫破坏。Cry毒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昆虫中肠刷状缘膜上特异的受体如氨基肽酶N(amino peptidaseN,APN)、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lase,ALP)、钙粘蛋白(cadhe
由于国土辽阔,传统中国的经济发展遵循从中心向四周迁移开发的规律。清代以前的地方开发基本以农耕为主导的拓耕模式,此时应当为纯粹资源利用的开拓。粗放的开拓导致了岭南地区长期落后及地方叛乱频发。中国的区域与市场形成早已有之,但清代的区域开发更具广度深度,市场发展更为成熟。市场动力较传统拓耕模式更能全面地开发边陲地区,最终促成边缘社会的“化内”。西江流域的“化内”过程不仅是区域市场发展的结果,又起到了中心
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是一种能够将被测物质的物理属性(比如质量、密度、粘度和电导率等)转变为等效谐振参数的高灵敏度传感器。极高的灵敏度和实时在线检测等诸多优点使得QCM在材料表征、环境检测、医学诊断和食品检验等科学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以高灵敏度QCM传感器为研究对象,以其材料物理特性和振动特性为理论基础,深入研究液相负载和粘弹性负载
在中国福建明清时期起曾盛行一种民间说唱文本,即闽南语歌仔册。它卷帙浩繁,刊行种类约超1500余种;它横越闽、台两地,历经两个多世纪的岁月淘洗。它以庶民社会全景式记录的方式,扩充着官方史书中遭遇忽略、语焉不详的历史文化容量。它忠实生动地呈现了闽台两地悲欢离合的历史际遇,以及文脉相通、血脉相亲的历史渊源,它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缔造的“文学共同体”,也是具有传世价值的民间文学珍本。目前歌仔册珍本散失于海内
景观以其多功能性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和服务,增强景观多功能性是实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东辽河流域上游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心位置,是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区和东北生态安全屏障区,兼具维护区域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由于生态空间过载开发,东辽河流域上游出现了土地利用剧烈变化、多种景观功能严重失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等生态问题,迫切需要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和提升景观的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