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基碳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ww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有希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者,负极材料是决定钠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论文立足于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以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煤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石墨化制备出高石墨化程度的煤基石墨,在此基础上,研究煤基石墨类材料和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与储钠性能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低温氧化插层+高温膨化还原”的工艺,以无烟煤基石墨为原料制备出层间距和比表面积可调的煤基膨胀石墨材料。延长低温氧化插层时间制备出层间距较大、石墨烯片层堆叠层数较少的膨胀石墨。膨化还原后,无烟煤基石墨的层间距从~0.337 nm增大到~0.370 nm,为嵌钠/脱钠提供了快速通道;比表面积增大到389 m~2 g-1,孔容为9.09 nm,提高电解液的浸润性,增加有效储钠活性位点。无烟煤基膨胀石墨在储钠时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10 A g-1电流密度下可逆储钠容量为88 m A h g-1)和循环稳定性(1 A g-1的电流密度下进行1000个循环,容量仍可保持140 m A h g-1,保持率为70%)。(2)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通过延长低温反应时间实现石墨烯片层的充分剥离,制备出高缺陷度且堆叠层数较少的煤基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的剥离程度、层间距、比表面积和孔径均随煤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利用无烟煤基石墨剥离出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堆叠较少(3-5层)、缺陷浓度高。与无烟煤基膨胀石墨相比,无烟煤基还原氧化石墨烯表现更优异的倍率性能(10 A g-1电流密度下储钠可逆容量为91 m A h g-1)和循环稳定性(1 A g-1电流密度下进行1000个循环,容量仍可保持145 m A h g-1,保持率为69%)。(3)以H2S为硫源,通过高温刻蚀的方法对煤基还原氧化石墨烯进行表面改性。H2S能够与煤基还原氧化石墨烯的C-C/O-C=O反应生成噻吩型碳硫共价键(S-C/S=C)。S掺杂可提高煤基石墨类材料的缺陷浓度,增多储钠位点,并以占位形式防止含氧官能团脱除后石墨层间距的减小。硫掺杂可显著提升煤基石墨类材料的可逆储钠容量,首次可逆容量由无烟煤基膨胀石墨和无烟煤基还原氧化石墨烯的326和456 m A h g-1,提升至486和591 m A h g-1;在10 A g-1大电流密度下由原来的88和91 m A h g-1,提升至149和171 m A h g-1。(4)以硼氢化钠(Na BH4)为还原剂,将金属Sb颗粒原位负载在无烟煤基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制备出无烟煤基还原氧化石墨烯/锑(ARGO/Sb)复合材料。纳米金属Sb和ARGO之间存在Sb-O-C的作用,实现二者稳定结合;纳米金属Sb包裹于ARGO的导电网络中,防止在储钠过程中金属Sb颗粒由于体积膨胀而导致的脱落,增强其储钠性能。Sb颗粒负载于石墨烯表面,降低了其比表面积,使复合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由21%提升至49.7%)。(5)煤基石墨类材料的储钠行为以电容控制过程为主导;硫掺杂可提升电容控制过程的储钠容量,并提高钠离子的扩散速率,从而提高电化学反应动力学速率;煤基石墨烯复合材料中合金化/去合金化反应既包括电容控制过程,也包括扩散控制过程。综上所述,本文以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为原料制备出一系列储钠性能优异的煤基石墨类材料,包括煤基膨胀石墨、硫掺杂煤基膨胀石墨、煤基还原氧化石墨烯、硫掺杂煤基还原氧化石墨烯以及煤基还原氧化石墨烯/锑复合材料,并对其储钠机理和钠离子扩散动力学进行了深入探究,可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图62幅,表15个,参考文献159篇。
其他文献
为探究生物结皮发育驱动下土壤水蚀特征及机理,选取苔藓发育为优势种的退耕样地,设计5个盖度等级(1%~20%,20%~40%,40%~60%,60%~80%,80%~100%),以裸地为对照,在不同水流剪切力(6.12~19.64Pa)下进行冲刷试验。结果表明:结皮发育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含量,且高盖度结皮覆盖下养分表聚效应更加明显。生物结皮发育显著影响土壤分离能力,裸地土壤分离能力(1.4656kg/
随着计算机游戏的不断发展,对游戏个性化和用户交互体验的关注使得游戏人工智能技术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计算机游戏项目开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研究计算机游戏软件平台上的人工智能技术相关技术,并结合网络环境下的AI决策特点,及针对怪物猎人计算机游戏项目中的策划设计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以行为树决策为人工智能技术决策方式、基于导航网格的分层地图寻路、静态环境感知与动态信息计算相结合的游戏人工智能技
牛焦虫病又被称为血孢子虫病,是由焦虫寄生在红细胞或者细胞浆中所引发的一种血液原虫病。该种疾病发生和流行具有典型的季节性,与蜱的活动密切相关。牛焦虫病在全国各地的牛养殖主产区广泛发生流行,会对整个畜牧养殖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为了防范牛焦虫病的发生流行,提高防控效果,就需要掌握该类传染性疾病的具体发生动态,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有效提高防控效果。笔者结合实际病例,探讨了牛焦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希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1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一千是多少,进一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2.初步学会数、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结合实际物品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沟通数的认识与运算的一致性。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一数、拨一拨等数学实践活动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期刊
生物结皮的形成和发育显著影响土壤碳(C)、氮(N)、磷(P)循环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土壤微生物如何适应环境资源的化学计量变化仍不明确。本研究以三峡库区苔藓结皮为对象,分析结皮盖度(0、1%~20%、20%~40%、40%~60%、60%~80%和80%~100%)对土壤理化性质(0~5和5~10 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
生物土壤结皮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分布广泛,是当地植被恢复前期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我国贵州典型高原峡谷喀斯特石漠化区——花江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通过测定不同类型生物结皮(藻结皮、混合结皮、苔藓结皮)及其下覆表层土壤的物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等的差异,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物结皮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异特征,揭示了生物结皮及其下覆表层
上世纪八十年代,啤酒行业开始在国内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在行业初期,国内涌现了大量各种规模的啤酒企业和生产厂,但随着啤酒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的效果逐渐显现,国内啤酒企业之间也开始出现了并购整合。效益较好的啤酒企业脱颖而出,并且通过收购其他企业迅速扩张其商业版图,啤酒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得以凸显,以雪花啤酒、哈尔滨啤酒、燕京啤酒为代表的国内啤酒巨头逐渐成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巨大的国内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各类灾害频发,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极大挑战。需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出发,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绿色基础设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碳循环、减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作用,其固碳效益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区域绿色空间乃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化其空间格局,有利于让其中的绿色植物能更好更大限度的发挥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