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素(aflatoxin,AF)是一种分子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粮食中,是剧毒性强致癌物质,其化学结构稳定,即使在200°C高温下仍不分解。黄曲霉素种类繁多,粮食中比较常见的是黄曲霉素B1(aflatoxin B1,AFB1),它是黄曲霉素中毒性最强、结构最稳定的一种。国家粮食标准GB2715-81对黄曲霉素B1含量有明确规定,因此定期检测粮食中黄曲霉素B1含量可以及时了解粮食的品质变化,降低粮食霉变给人们健康带来的危害,提高社会公共安全水平。传统黄曲霉素检测方法大都采用化学或生物分析方法,检测精度虽高,但检测时间长,不方便现场快速检测。从光谱分析角度看,黄曲霉素具有光诱导荧光特性,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蓝紫色、绿色的荧光。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光诱导的荧光来对黄曲霉素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本课题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黄曲霉素的荧光特性和荧光产生机理,提出了基于大功率LED诱导荧光光谱检测粮食霉变物质-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案。本课题设计了大功率LED激发光源控制电路,实现了对黄曲霉素的脉冲光激励。采用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 ,PMT)作为荧光探测器,设计了PMT的外围驱动电路。设计了专用的0/45样品室结构,即90°角入射激发光,45°角接收荧光。荧光采用光纤传输,避免了干扰光的影响。设计了以取样积分器为核心的荧光信号检测电路,并给出了取样积分器的设计方案及其参数的测试结果。设计了系统控制程序、滤波程序和USB通讯程序,软硬件配合共同实现了诱导黄曲霉素荧光的检测。最后对本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检测了多种浓度的标准黄曲霉素溶液,并将检测结果与UC92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分析了系统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