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种子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瓶颈 ——FAD2共抑制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类等哺乳动物体内无法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具有不可或缺的营养价值。三酰甘油是植物种子油脂的最主要成分,也是脂肪酸最主要的储存形式。植物种子中脂肪酸的去饱和化主要发生在内质网上,反应底物为卵磷脂(PC)sn-2上的酰基脂肪酸。油酸酰基(18:1)在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2)的催化下形成亚油酸(18:2)。18:2又可以作为脂肪酸去饱和酶3(FAD3)的底物,进一步形成亚麻酸(18:3)。为了提高油料作物种子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本研究将TmFAD2和AtFAD2分别在亚麻和亚麻荠中过表达,在发现FAD2共抑制的发生具有普遍性的基础上,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利用拟南芥的突变体以及FAD2突变序列,开展了FAD2共抑制的机理研究,主要获得以下几个方面:1、FAD2共抑制是油料作物多不饱和脂肪酸基因工程的瓶颈(A)正义TmFAD2和AtFAD2分别在亚麻和亚麻荠中过表达,引起了种子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下降。进一步分析前期在埃塞俄比亚芥菜中过表达Bc FAD2的全部T3代株系,确定了FAD2转基因引起油料作物种子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可能是一种在多个物种中都保守的现象,也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基因工程的瓶颈。(B)在拟南芥进行FAD2转基因试验结果表明,AtFAD2转基因引起了80%株系不同程度的基因共抑制,FAD2表达水平降低,共抑制强烈的株系脂肪酸表型与fad2突变体类似。共抑制株系中由AtFAD2编码区衍生21-22 nt si RNA水平提高200-300倍,从而阻碍了种子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提高。发生共抑制的转基因株系在T1-T4代中还存在传代不稳定的表型。(C)在拟南芥rdr6突变体中,FAD2共抑制得到解除,且能够过表达,从而提高了种子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种子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两个株系中,含量分别达到了63.9%和64.0%,相较于背景中提高了12%左右。而且,在rdr6转基因株系中,传代遗传表型十分稳定。2、介导FAD2共抑制的沉默途径(A)DCL2和DCL4在FAD2共抑制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在dcl2 dcl4双突变体中,超过85%的FAD2转基因株系都解除了共抑制,但其中任一单突都不能有效解除FAD2共抑制。在ago1-25突变体中,FAD2共抑制也可以解除。FAD2共抑制由RDR6-DCL2/DCL4-AGO1经典沉默通路介导。(B)DCL1和MOS2在FAD2共抑制过程中也发挥关键作用。在dcl1-9和mos2-2突变体中,FAD2共抑制频率分别降低为23.5%和0%。值得注意的是,在Pha::AtFAD2/dcl1-9和Pha::AtFAD2/mos2株系中,几乎检测不到FAD2衍生的反义si RNA。本研究首次发现DCL1和MOS2在共抑制过程中的作用。3、FAD2共抑制的引发机制探究(A)通过靶序列预测发现,miR2938最有可能与AtFAD2匹配。然而,针对miR2938可能靶位点突变的FAD2转基因,仍会引起频率超过80%的共抑制。进一步分析FAD2反义链序列,预测到折叠形成的茎环结构。同样,针对于茎环结构突变的FAD2转基因也仍引起频率超过80%的共抑制。因此,初步认为FAD2共抑制的发生可能与micro RNA无关。(B)内源FAD2终止子的加入和5′端153 bp处的截断,没有降低FAD2共抑制的频率,而3′端352 bp处的截断能够降低FAD2共抑制频率至65%。因此,FAD2的3′端352 bp区域可能参与引起共抑制。4、参与FAD2共抑制ab RNA的特征以及RDR6不依赖型沉默途径的发现(A)在ein5-1和ski2-3突变体中,FAD2共抑制虽然频率变化不大,但是共抑制程度明显增强。表明无论是EIN5参与的5′-3′ab RNA降解途径还是SKI2参与的3′-5′ab RNA的降解途径对FAD2共抑制都有阻碍作用。由此,本研究推测引起FAD2共抑制的ab RNA可能是5′端帽子存在异常的或者3′端尾巴存在异常的,或者5′端帽子和3′端尾巴处都存在异常的RNA。(B)在rdr6 ein5 ski2三突变体中,FAD2转基因株系中仍然存在频率超过80%的共抑制现象,但程度较野生型转基因株系中弱。首次在植物中鉴定存在一种不依赖于RDR6的转录后沉默机制。5、rdr2突变体的FAD2转基因株系中传代不稳定现象rdr2突变体T1代转基因株系中FAD2共抑制高于野生型中共抑制频率和程度。表明RDR2缺失功能对于FAD2共抑制是有增强作用的。而在T2代和T3株系中,分别有50%和80%的株系表现出FAD2共抑制解除。因此,在rdr2中FAD2转基因株系传代不稳定说明在rdr2中可能仍然存在对于转基因的表观修饰,而且此表观修饰对于转基因沉默是存在抑制作用的。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彻底改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格局,然而仅有小部分患者可从中获益。因此,亟需开发稳健的生物标志物以筛选可对免疫治疗应答的潜在患者群体。本研究拟从IMvigor210队列348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接受抗PD-L1治疗前样本的生物多组学数据中挖掘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并从免疫微环境、代谢、基因组层面探索其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准确预测各地区未来的疫情趋势有利于科学制定干预措施,对防控疫情而言至关重要。新冠疫情时空序列预测即基于各地区历史的疫情数据,估算不同地区未来一段时间疫情的动态变化趋势。尽管现有研究已证实,基于经典的传染病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疫情预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新冠疫情的传播趋势。然而,这些方法的预测性能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忽视了以下两
GaN外延生长技术的革新不仅推动了传统照明产业、显示屏制造技术的发展,也为可见光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高亮度的GaN发光二极管和高灵敏度的GaN光电探测器一直是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面向可见光通信,探究绿光量子阱二极管同时作为发光器件和接收器件的物理机制。在芯片上制备多个具有相同量子阱结构的器件,同时,设计预均衡电路,集成透镜组,搭建逆向光通信系统,并完成空间音频光通
近年来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而导致的人员伤亡数量逐年上升,交通事故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不容小觑。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人为因素是其中最主要、最复杂以及最不确定的因素,而疲劳驾驶又是最主要的人为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准确且有效地识别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并据此构建实时稳定的辅助驾驶系统是当下交通安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当前疲劳驾驶研究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当光照条
钢筋骨架质量检查是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查的重要方面,其质量好坏对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前,钢筋骨架质量检查方法主要依靠人工,即通过钢尺测量、人工计数等方式,对钢筋数量和钢筋间距等钢筋骨架质量检查项进行检查。且根据现行规范,需要对这些检查项进行全数检查。因此,当前钢筋骨架质量检查方法存在检查时间长、容易出错、耗费大量人工等问题。结构光相机等传感器和三维重建、点云处理、建筑信息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早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出现转移的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0%[1]。因此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mor,LST)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由于其独特的病变形态、生长方式和生物学行为被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LST形态各异,亚型颇多,不同亚型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发生黏膜下浸润癌的风险也不相同,
研究背景与目的银屑病是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多因素诱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最终导致其过度增殖。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真核生物中长度大于200nt的非编码RNA分子,在多种癌症中促进肿瘤生长。LncRNAAGAP2 antisense RNA1(AGAP2-AS1)是近些年新发现的 lncRNA,已经发现其在肺癌、肝癌以及硬皮病中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
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将对肾脏的结构及功能造成损害,造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糖尿病。我国高血压
研究背景肝硬化一直是全球肝脏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肝硬化的动态变化可使患者从代偿期进展为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015年Baveno Ⅵ共识会议上提出代偿性进展期慢性肝病(compensated advanced chronic liver disease,cACLD)替代肝硬化的概念,并拟定 PLT>150×109/L 且 LSM<20 kPa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肾功能在短期内急性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迅猛,死亡率高。常见的诱因包括脓毒症、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研究表明,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是多种AKI共同的关键病理机制之一。因此,抗氧化治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传统的抗氧化剂对AKI的临床疗效有限,这可能与其肾脏生物利用度低、线粒体富集不足有关。SS31作为一种阳离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