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绩效审计是审计领域里一项重要课题。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已有很多成功经验,并有效地发挥了作用,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却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与所倡导的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不相匹配的。作为政府绩效审计的核心内容,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绩效审计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同时也是政府绩效审计开展的难点。本文以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分析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从不同角度构建比较科学的、完整的指标体系,满足政府管理的需求。并通过指标体系的运用,希望可以达到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交流、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阐述政府施政行为、监督政府行为合规合法性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政府绩效管理寻求一种解读方法。
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概念界定入手,介绍了研究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从系统论及信息论等相关理论的角度寻求构建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并分析它们如何指导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第三部分,介绍了中西方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现状及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指出现有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其产生的根源。第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阐述了如何基于“目标导向原则”的逻辑框架构建指标体系,如何对构建的指标进行筛选,以及如何对筛选出的指标进行权重设计。第五部分为案例分析,以北京和上海两地政府2002年至2005年期间的绩效作为评价对象,分别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阐释如何运用筛选出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
本文创新之处有如下几点:1、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既考虑了政府与公众的需求,又顾及到运用的可操作性。2、在主成分分析法中用“指数增量”的新思路处理评价中的定量指标,不但解决了指标的无量纲化,而且克服了传统做法对某一时段指标简单求加权平均值的不合理性。3、用分类求组距的方法设计单项定性指标的权重,作为模糊数学模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