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大多高等农业院校已经从最初的农务学堂,发展成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我国的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为我国的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中,在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等方面发挥着其他类型高校所不可取代的作用。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具有导向、约束、熏陶、育人等德育功能,融汇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大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不断推出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学校在发展中也积极探索大学重新定位、学科构成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发展内容,这致使高等农业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在内容与形式上呈现出新的特点。从大学文化的基本范畴看,追求特色大学文化需要将地域特色与学校建设相互融合,形成具有生命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独特文化建设内涵。以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道路”的特色文化建设模式为例,可以清楚看到这种方式的实践路径。具体而言,安徽农业大学特色大学文化建设,是将“大别山道路”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让它所包涵的自然之源、人文之源和教育之源等内容,融入大学文化之中,逐步形成相对明晰的观念和表达,使“大别山道路”成为提升安徽农业大学大学文化特色的重要方式,这在高等农业院校特色大学文化建设中具有积极的启示性。 本文以如何加强高等农业院校特色大学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并以安徽农业大学走“大别山道路”为例,试对高等农业院校建设特色大学文化的路径与方法进行探索。首先,研究中对国内外学者对大学文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内容、基本功能进行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建设特色大学文化的内涵。其次,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特色大学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从外部与内部因素两方面进行剖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案例的分析,提出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特色大学文化建设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且提出高等农业院校特色大学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