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萃取剂P227的重稀土、钴镍及锂萃取分离的应用基础研究

来源 :刘天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ma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剂萃取法因其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性强、选择性好、回收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此外,该方法在自动化应用和大规模连续生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促进了其在可持续资源回收、环境保护工程和新型材料开发等领域更加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稀土元素的分离提纯以及有色金属镍钴、轻金属镁锂等相近元素之间的分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工作以当下需求量大、储量低、价格昂贵的稀缺金属资源分离和回收为目的,解决重稀土元素分离困难、三元电池回收流程长、富锂溶液除杂效率低等问题。结合目前我国金属分离领域最为成熟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溶剂萃取法,提出从基础实验、工艺设计到产品获得的完整分离回收工艺。所选萃取剂主要以有机磷酸萃取剂为主,其中重点考察了萃取性能优异的二(2-乙基己基)膦酸(P227)萃取剂分离金属的能力,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有机磷酸萃取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二(2,4,4-三甲基戊基)磷酸(Cyanex272)、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和P227两两混合体系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重稀土镥(Lu)的性能。通过综合评价萃取能力、反萃能力、饱和容量、界面现象和平衡时间等参数,表明了 P507(H2A2)和P227(H2B2)的混合体系对Lu的萃取效果最好。在界面现象优异的前提下,该体系具有反萃酸度低、负载容量高和平衡时间短等优点。同时,该混合体系对Lu的萃取具有协同作用。采用斜率法确定了阳离子交换机理,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萃取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得到萃合物的组成为Lu(HB2)(HA2)2。此外,该混合体系对重稀土具有较高的分离能力,相对于单一的P507或P227体系来说,其相邻重稀土元素的平均分离系数更高。更重要的是,P507和P227混合体系展现了从实际料液中分离重稀土的能力,实现了强化重稀土分离和反萃的目标。2.提出了一种新的废旧三元电池正极材料综合回收工艺,通过“浸出-串级萃取-沉淀”三步法实现了各个金属离子的完全分离。采用2 mol/L硫酸(H2SO4)和3 vol.%的过氧化氢(H2O2)作为浸出剂,使得所有金属的浸出率均在99%以上。浸出液通过P227和P204经串级萃取分离了锂(Li)-镍(Ni)-钴(Co)-锰(Mn)四种元素。同时,通过沉淀法得到了二氧化锰、碳酸锂(Li2CO3)、氧化镍和氧化钴四种高纯产品。此外,为了缩短废旧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流程,我们还提出了正极浸出液经共萃取直接再生的回收工艺。用P227萃取剂直接从浸出液中共萃取过渡金属,并将过渡金属与Li分离。通过改变萃取条件,可以控制萃取到有机相中的Ni、Co和Mn的组成,并同时调节正极材料的类型。负载的有机相经草酸共沉淀和高温煅烧后得到再生的LiNi1/3Co1/3Mn1/3O2。再生后的正极材料展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分离制备一体化过程不仅实现了电池的再生,而且促进了共萃取技术的实际应用,这种简单的回收过程为工业上从废锂离子电池中分离有价金属开辟了一条道路。P227凭借其优异的分离性能,可以很好的分离Li与其他元素,在获得单一高纯产品的同时,也可以实现电池再制备,使得整个工艺的分离流程短、节约生产成本。3.提出了集皂化、萃取、洗涤、反萃和沉淀一体化的分离纯化锂富集液的工艺,实现了超纯锂的回收。与已报道的P204体系相比,所选的萃取剂P227具有更好的分离能力,对Li+的损失率更低。同时,负载金属的有机相反萃酸度较低,可以通过控制相比实现Li+的选择性反萃。在模拟的实际溶液中,钙(Ca2+)和镁(Mg2+)的去除率接近100%,Li+的损失率仅为2.09%,这表明了该体系具有高效的实际应用的潜力。更重要的是,本工作还通过沉淀法得到了高纯度的Li2CO3产品。这些结果为从锂富集溶液中高效提纯锂和超高离子选择技术的开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其他文献
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相结构和核物质状态方程是核物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近年来,诸如大型离子对撞实验(A Large Ion Collider Experiment,ALICE)、螺旋形径迹探测器(The Solenoidal Tracker at RHIC,STAR)等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在这些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最新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城市道路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无人公交已成为目前公共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国内已有多个城市试点无人驾驶公交车,但在无人场站方面的研究较少,如何根据无人场站的充电能力、停车位个数以及站内车辆的位置信息、SOC状态信息等实现域内车辆有序停放,提高调度应变能力与整体通行效率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场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大量的氮肥投入增加了我国小麦产量,但也降低了氮肥利用效率。因此,高产稳产基础上提高小麦氮肥利用效率是现今研究热点领域之一。200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麦区和黄淮海麦区每年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众多,明确两地品种高产、高效、优质协同性及关键性农艺特征,并制定出合理的节氮栽培方式,以充分发挥品种自身的产量和氮肥利用高效潜力,对这两地区小麦实现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反射随机微分方程是一般的随机微分方程限制在某个区域上的一种自然推广,是随机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围绕反射随机微分方程,我们先考虑测度值系数的二阶椭圆算子对应的Neumann边界值问题,我们证明其弱解的存在唯一性,并给出解的概率表示。最后,我们在非光滑时间依赖的区域上,考虑带斜反射的McKean-Vlasov型随机微分方程,证明其强解存且唯一性,混沌传播,并给出大偏差结论。第一部分,我们利用概
本文从测度观点研究单调动力系统的“普遍”行为,和竞争系统的Birkhoff中心。“普遍性”是从测度角度观测系统的动力学性质,与经典的拓扑角度“通有性”是相互平行的。第一部分,我们深入研究了强单调离散动力系统,并得到该系统从“普遍”的初始点出发的预紧轨道都收敛到线性稳定的周期轨。该结论是从测度角度分析了离散单调系统的收敛行为,这平行于经典光滑强单调离散系统的“通有”收敛性结论,显示出单调系统通有性与
辐射带是由捕获在地球磁场中的高能粒子所组成的。经过长期的研究,波粒相互作用被认为是控制辐射带结构和演化的主要机制之一。因此,理解相关等离子体波动的时空分布与生成机制是辐射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虽然辐射带等离子体波动对于太阳风扰动的快速响应逐渐受到关注,但是相关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1)缺乏统计分析探索一般规律;(2)涉及的太阳风扰动类型和波动响应模式不够全面。基于磁层和太阳风观测数据,并结合等离子
呼吸道病毒是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一类病毒,其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具有易感性强、传播速度快、较难控制的特点,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聚焦于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两种呼吸道病毒进行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研究。研究表明,感染SARS-CoV-2 Alpha突变株后会诱导N、ORF9b、ORF6等蛋白表达上调,进而增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通行量持续增长,许多路段在高强度通行辆的工作条件作用下以及恶劣气候条件共同作用下,容易出现裂缝、局部隆起、波浪形车辙、坑槽、沉陷等病害。为保证路面的服务质量和使用寿命,需及时对出现此类病害的路面进行养护。微表处技术作为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因其经济效益高、开放交通快、抗磨耗及抗滑性能强等优点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本文基于石料资源较为匮乏和当前高碳铬铁炉渣大多采用堆放处理
在激光聚变中,激光或X射线首先照射到处于靶丸最外层的烧蚀层,随后被加热的烧蚀材料向外飞散的同时反向推动壳层对靶丸内部的氘氚燃料进行内爆压缩。因此,烧蚀材料的物性参数会直接影响靶丸对激光或X射线能量的吸收、内部氘氚(DT)冷燃料的预热或者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等聚变点火中的重要物理过程。目前,激光聚变中主要使用的靶丸烧蚀材料是碳氢(CH)、铍(Be)和高密度碳(high-density carbon,
分布式协同优化旨在开发分布式控制策略,以驱动网络化多动力系统在完成协同目标的同时,趋于局部代价函数之和的最优解。由多个相互作用的自主体组成的网络化多动力系统又称为多自主体系统。近年来,因其在多机器人系统的协同寻源、无人地面/空中飞行器编队以及电力系统中能源的分布式协调等广泛应用,针对分布式协同优化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大多数现有的研究成果均假设自主体之间的通信网络拓扑是无向图,或者至多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