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黄体功能不足的临床观察及其发生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37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指女性生育力下降,定义为卵巢卵母细胞数目减少,伴有卵巢储备指标的改变,卵巢储备下降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也是临床治疗棘手的疾病之一。既往有研究发现DOR女性发生复发性流产、孕产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不良妊娠结局与黄体功能不足(luteal phase deficiency,LPD)相关,但目前临床证据尚不充分。LPD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卵泡发育不良,雌激素分泌减少;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脉冲峰值不高,孕激素分泌不足等,其中颗粒细胞功能缺陷导致排卵后颗粒细胞黄素化不良是引发LPD的重要原因。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自噬缺陷会造成颗粒细胞分化障碍,影响卵泡发育,但自噬缺陷在DOR女性LPD发生中的作用目前仍不清楚。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一方面借助DOR女性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过程的临床数据以及孕产期并发症的随访信息,明确DOR患者是否存在LPD,以及DOR患者孕产期母婴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另一方面,探讨颗粒细胞自噬缺陷在DOR女性LPD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DOR患者LPD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LPD的干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1)DOR女性黄体功能不足的临床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第1周期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的 40 岁以下女性患者,按照卵巢储备指标分为DOR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IVF/ICSI-ET前黄体中期的孕激素水平。入组条件:DOR组: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10IU/L,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1.2 ng/ml;对照组:FSH<10 IU/L,AMH≥1.2 ng/ml。根据排卵时间,检测两组患者黄体中期(排卵后6-8天)的孕激素水平。按照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DOR组与对照组黄体中期血清孕激素水平,评估两组黄体功能的差异。(2)DOR患者孕产期母婴并发症的临床研究: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IVF/ICSI-ET后新鲜胚胎移植获单胎活产的40岁以下患者,按照卵巢储备指标分为DOR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同第一部分。按照年龄和BMI将对照组与DOR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两组女性常见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前置胎盘、早产(preterm birth,PTB)和低出生体重(low birthweight,LBW)。(3)自噬缺陷对颗粒细胞黄素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分别通过体内、体外功能实验探讨自噬缺陷对颗粒细胞黄素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利用人颗粒细胞系SVOG和KGN,分别通过siRNA干扰自噬关键基因ATG5及BECN1的表达,造成自噬缺陷,或利用自噬抑制剂氯喹抑制自噬过程,然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孕激素水平、细胞中孕激素合成关键基因StAR和CYP11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LHR的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利用hCG激活颗粒细胞中的LH信号通路,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1/2及CEBPβ磷酸化水平,明确自噬缺陷对颗粒细胞LH信号通路的影响;同时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相关因子Relaxin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体内实验中,通过小鼠腹腔注射自噬抑制剂氯喹诱导小鼠自噬缺陷,检测小鼠血清孕激素水平,观察小鼠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检测孕激素合成关键蛋白StAR和CYP11A1的表达。结果(1)DOR女性黄体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通过比较160例DOR患者和285例对照组女性孕激素水平,发现DOR患者黄体中期血清孕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18±5.40 ng/ml vs.13.09±5.99 ng/ml,P=0.002),提示 DOR 患者发生 LPD 风险可能增高。(2)DOR患者孕产期母婴并发症的临床研究:通过随访193例DOR患者和386例对照组女性的孕产期母婴并发症,发现DOR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5.7%vs.2.1%,P=0.021)。妊娠期糖尿病(5.7%vs.5.2%,P=0.794)、前置胎盘(1.6%vs.1.8%,P=1.000)、早产(10.9%vs.7.5%,P= 0.174)、低出生体重儿(6.2%vs.5.4%,P=0.704)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3)自噬缺陷对颗粒细胞黄素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在SVOG和KGN细胞系中抑制颗粒细胞自噬水平后,颗粒细胞孕激素合成减少,StAR、CYP11A1以及Relaxin2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LHR的蛋白表达降低,hCG引起的p-ERK和p-CEBPβ表达均明显降低,提示自噬缺陷导致颗粒细胞中LH信号通路激活障碍。抑制小鼠体内自噬水平后,血清孕激素水平显著降低,黄体形成异常,小鼠卵巢内孕激素合成关键基因StAR和CYP11A1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1)与卵巢储备正常女性相比,DOR患者黄体中期孕激素水平显著降低,提示DOR患者存在LPD风险增高。(2)与卵巢储备正常女性相比,DOR患者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风险增高,建议临床中关注DOR患者妊娠期的血压变化,加强孕产期监护。(3)颗粒细胞自噬缺陷导致LHR表达降低、LH通路激活受损、孕激素合成关键蛋白表达减少,最终导致孕激素合成不足。此外,自噬缺陷也引起颗粒细胞Relaxin2表达降低,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有关,为临床DOR患者LPD的干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其他文献
背景:高良姜是一种高良属的食用和药用植物,具有数千年的民族植物学历史,被记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高良姜素(3,5,7-三羟基黄酮)是一类黄酮膳食成分,主要来源于高良姜的根。据报道,高良姜素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包括抗微生物、抗肥胖、抗病毒、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然而,高良姜素的抗肿瘤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高良姜素对肝癌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在全球实体瘤发病率中排名第六,致死率排名第三。2020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91万,肝癌死亡病例约83万。中国是原发性肝癌高发国家,全球每年新发和死亡的病例约有一半在中国。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所占比例约为85%-90%。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HCC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的指标是甲胎蛋白(alpha
目的:(1)明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群中肾功能受损的患病率及其与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人群的差异,并分析该类人群中与肾功能受损相关的影响因素;(2)评估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血浆醛固酮水平与肾损害发生的关系以及血压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并评估醛固酮拮抗剂对该类患者肾功能及其他相关指标的治疗效果;(3)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与肾损害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及其涉及的代谢通路,并进一步分析差异代谢物与
原发性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慢性病之一,是严重影响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因复杂且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心肌梗塞、冠心病和脑卒中等,药物治疗虽然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但目前的药物都是基于30年前所认知的高血压机制所研发的,且在临床应用中呈现出疗效不足和适应症局限的问题。因此,突破高血压现有发病机制的认识,是当前解决高血压预防、控制和治疗困局的前提。高血压发病机制至今尚没有明确定论,在
目的观察甲状腺肿瘤患者IL-6水平变化,探讨不同中医临床证型和不同肿瘤类型患者IL-6水平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1.记录患者姓名,住院号或门诊号,性别,年龄,病程,及一般基本信息等。2.检测甲状腺功能激素包括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3.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查血清IL-6水平。4.甲状腺超声检查评估甲状腺肿瘤大小,有恶性征象者行甲
多糖是由糖苷键连接10个以上单糖分子形成的长链聚合物,是一类结构复杂的功能活性大分子物质。天然多糖在食疗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特发性炎症性肠病(IBD),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作为一种复发缓解型病症,UC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多糖具有预防和改善UC的功效。在天然植物中,多糖来源广、种类多。因此,从天然植物中寻找具有抗炎活性的
世界范围内生物质来源广泛,其内部的管状维束结构,经碳化后残留下来的骨架形成了具有多级孔隙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的生物炭材料,生物炭经改性后可大大提高吸附性能,用于吸附水中污染物。而电容去离子技术(CDI)是近代新兴的一种水处理技术,通过将吸附材料制成电极,对吸附电极施加一定的电压,在阴、阳电极间形成电场力,可促使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当带电粒子运动至吸附电极附近时,可在电极中吸附材料的表面形成双电层,进
目的:本研究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损伤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或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为动物模型,予丹黄五物汤进行干预,观察丹黄五物汤对DN的干预作用。通过16S r DNA基因测序、靶向代谢组学测定及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技术,旨在深入
目的:从体内及体外实验,探究芪枝渴痹通方(QZKBTF)对糖尿病小鼠坐骨神经及高糖诱导的大鼠雪旺细胞(RSC96)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PF级C57品系雄性小鼠,给予一次性腹腔内注射120mg/kg 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QZKBTF高、中、低组、甲钴胺组,每组15只。连续给药干预12周。实验过程中每天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记录每周随机血糖,在小鼠灌胃的第4周、第8周、第
研究目的:纳米载体作为局部和全身抗肿瘤疗法的共载平台,既能有效缓解单一治疗药物毒副作用强、稳定性差、靶向聚集能力差的弊端,又可以增强联合治疗的抗肿瘤疗效。本研究以乳腺癌皮下移植瘤为模型,构建具有多峰协同治疗效果的纳米聚合物囊泡FA-MIT-SIPS,并探讨光学相干层析造影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联合近红外荧光成像(N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