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二元体制不断破除,城乡要素互动更加密切,城乡关系发展正在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期.中心城市与城市群由于资源要素的高度集聚、创新创造能力强、发展环境优越正在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空间形式.中共中央政治局2020年10月16日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要求"突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成都和重庆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的试验区,亟需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发展、功能互补的运行机制.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打破成渝地区既有行政分割,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增强城乡互动和有机联系,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联动,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梳理了城乡融合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城乡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现实基础.然后,本文从城乡要素融合、城乡产业融合、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城乡生活融合、城乡环境融合五个维度构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IEM)和变异系数法(CVM)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2018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在2011-2018年期间不断提高,城乡融合发展长期趋势显著.两中心成都市和重庆主城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并稳居前两位,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地级市及区县城乡融合的空间差异明显.城乡发展呈现高度融合的地区一直是重庆主城和成都市;中高度城乡融合地区多位于川北、川南、达万城镇密集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大多数集中在重庆主城和成都市两个城市连线的中间地带或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边缘地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波动较小,城乡融合发展较为稳定.第二,城乡产业融合、城乡生活融合、城乡公共服务融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城乡要素融合、城乡环境融合成为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第三,城市开发强度的增加对整体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溢出效应比直接效应更明显;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本地和整体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高级化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但对邻近区域会产生负向影响;金融发展对本地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城市政策偏向对周边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有正向的溢出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笔者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创建城乡要素互动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第二,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优化成渝地区产业结构,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四,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以新型城市化带动乡村振兴.
  
其他文献
“十四五”规划的战略目标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作为六大目标之一,也说明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中的重要角色,其主导作用也在不断凸显,作为典型的“双核”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将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中起到重要的支撑性作用。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6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在厘清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构建综合指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过去粗放式、高污染型的生产方式不再适应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迫切需要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发展低碳、清洁的绿色能源,以优化能源结构。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合理、高效的金融体系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绿色能源产业,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绿色能源发展的主要集聚地,在当前大力倡导金
学位
模态估计的经验似然推断在计量经济、生物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是该估计方法一方面体现了较传统最小二乘回归等模型的稳健优势,另一方面也保留了数据更多有效的信息,使得估计的结果更有代表性。它不同于传统的均值回归方法基于条件均值来研究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而是基于条件众数刻画分布的中心,从而得出响应变量与解释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尤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据分布往往存在异常值,非对称或者重尾等特征情况。此时
学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倡导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经济效率,就是衡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的指标。此外,《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要重视生态,坚持生态第一位,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衡量绿色经济效率,分析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规律,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要发展绿色经济离不开政府的调
我国农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长期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业生产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农业落实“两山”理念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农业绿色生产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先
学位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021年中央发布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随着农业高速发展,农业矛盾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转化。目前我国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仍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存在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较差和流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阻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
学位
碳排放问题是当前全球共同面对的主要公共产品问题之一。我国在1992年、1997年和2015年依次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承担起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的责任。我国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第七十五次联合国大会上的宣言更是向全世界展示出我国节能减排的坚定信心。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也一定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可持续性的和集约型的方式发展。因此,研究环境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和环境
消除贫困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经过几代人民的努力,我国绝大部分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的主要对象是贫困线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但经过疫情的冲击,发现存在一大批工作、收入不稳定,游离在贫困线的“边缘人口”,这部分“边缘人口”很容易陷入贫困,而且其扶贫困难程度可能超过了绝对贫困人口。因此,本文基于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开展研究,这对于“稳脱贫、防返贫”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由社会关系网络构成的社会资
学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也较为突出,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负面作用也在逐渐显现出来。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而农村、农民作为我国解放历程中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农村居民福祉就是新时代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此外,经历了三峡移民工程,库区移民的安稳致富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的
随着重庆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直接影响了重庆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看病难,看病贵”仍旧是人们就医的重要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在中心城区三甲医院的高度集中与城镇基层医疗设备不足、卫生技术人员水平不高形成了鲜明对比。大量常见病患者由于对基层医疗缺失信任度而选择舍近求远地涌入三甲医院,给三甲医院的运营造成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