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二元体制不断破除,城乡要素互动更加密切,城乡关系发展正在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期.中心城市与城市群由于资源要素的高度集聚、创新创造能力强、发展环境优越正在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空间形式.中共中央政治局2020年10月16日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要求"突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成都和重庆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的试验区,亟需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发展、功能互补的运行机制.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打破成渝地区既有行政分割,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增强城乡互动和有机联系,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联动,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梳理了城乡融合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城乡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现实基础.然后,本文从城乡要素融合、城乡产业融合、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城乡生活融合、城乡环境融合五个维度构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IEM)和变异系数法(CVM)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2018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在2011-2018年期间不断提高,城乡融合发展长期趋势显著.两中心成都市和重庆主城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并稳居前两位,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地级市及区县城乡融合的空间差异明显.城乡发展呈现高度融合的地区一直是重庆主城和成都市;中高度城乡融合地区多位于川北、川南、达万城镇密集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大多数集中在重庆主城和成都市两个城市连线的中间地带或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边缘地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波动较小,城乡融合发展较为稳定.第二,城乡产业融合、城乡生活融合、城乡公共服务融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城乡要素融合、城乡环境融合成为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第三,城市开发强度的增加对整体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溢出效应比直接效应更明显;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本地和整体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高级化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但对邻近区域会产生负向影响;金融发展对本地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城市政策偏向对周边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有正向的溢出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笔者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创建城乡要素互动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第二,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优化成渝地区产业结构,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四,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以新型城市化带动乡村振兴.
第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在2011-2018年期间不断提高,城乡融合发展长期趋势显著.两中心成都市和重庆主城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并稳居前两位,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地级市及区县城乡融合的空间差异明显.城乡发展呈现高度融合的地区一直是重庆主城和成都市;中高度城乡融合地区多位于川北、川南、达万城镇密集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大多数集中在重庆主城和成都市两个城市连线的中间地带或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边缘地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波动较小,城乡融合发展较为稳定.第二,城乡产业融合、城乡生活融合、城乡公共服务融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城乡要素融合、城乡环境融合成为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第三,城市开发强度的增加对整体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溢出效应比直接效应更明显;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本地和整体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高级化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但对邻近区域会产生负向影响;金融发展对本地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城市政策偏向对周边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有正向的溢出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笔者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创建城乡要素互动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第二,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优化成渝地区产业结构,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四,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以新型城市化带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