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探讨药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整理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的226例住院药疹病例,包括64例重症药疹患者,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我院皮肤科最近5年的226例药疹住院病例,统计其基本资料、致敏药物、致敏期、临床症状、治疗方案、预后等信息,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26例住院病例,其中重症药疹68例,占全部病例的30.09%,发疹型为最常见类型,44.69%。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81岁,平均年龄(36.54±20.81)岁,无明显年龄分布差异,男女发病比例为1:1.31。致敏药物前三位分别为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及抗癫痫药物,抗生素中以青霉素最为常见,根据致敏药物种类不同,潜伏期长短也有所不同,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平均潜伏期较短,抗癫痫药所致药疹的潜伏期最长。以皮疹分型来看,红皮病型药疹潜伏期最长,荨麻疹型药疹的潜伏期最短。药疹患者发热比例为57.52%,在重症药疹患者中发热比例为86.76%;36.28%的药疹患者有黏膜损害,其中9例以黏膜为首发部位,重症药疹患者的黏膜损害则为64.71%;肝功能损害是药疹最常见的内脏损害,重症药疹中肝功能损害发生率(69.12%),远高于总体发生率83例(36.72%)。白蛋白降低、电解质紊乱等异常绝大多数发生于重症药疹。WBC升高67例(29.65%),WBC降低9例(3.98%)。皮肤糜烂面细菌培养阳性8例,痰培养结果阳性3例,血培养阳性2例,1例糜烂面念珠菌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5例。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平均用量泼尼松1mg-2mg/kg.d,最大量用至4mg/kg.d。18例病例因病情危重联合应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16例病情好转。11例病例给予血浆输注治疗。4例重症药疹病人死亡,占全部病例的1.77%,占重症药疹的5.88%。4例死亡病例均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死亡原因均与感染有关,3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重症肺炎、呼吸衰竭。3人年龄在60岁以上;4例均高热,黏膜损害重,皮肤受累面积均>60%体表面积,其中1例>90%;2例合并系统疾病;1例合并肺部感染;2例入院即合并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4例均有肝、肾损害。结论:1.药疹类型以发疹型最常见。2.致敏药物前三位为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及抗癫痫药物,抗生素中以青霉素最常见。3.重症药疹常有高热,黏膜损害发生率高,部分为首发症状。4.肝功能损害是药疹最常见的内脏损害,重症药疹中肝损害发生率高。5.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危重的重症药疹患者早期联合应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效果好。6.感染是药疹尤其重症药疹最常见并发症,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7.年龄、皮损受累面积、疹型、合并系统疾病是影响药疹预后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