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构形及可理解度之量化分析——以江南私园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hch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研究,过去多是以文字描述为主,辅以分析图、照片,进而对园林诸要素组织原则、手法的一种总结与归纳。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借助辅助软件对传统空间作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对其空间结构、形态等进行定量的描述,成为一种新的可能。已有一些研究在对古典园林空间的量化描述与分析上作出探索与尝试。   空间句法(Space Syntax)是一门以拓扑学(Topology)为理论基础的理论。借助空间认知的基本规律,对空间构形(Space Configuration)加以定量描述,进而发现其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可理解度(Intelligibility)是描述全局空间与局部空间信息的关系的变量,是人与环境互动中的关键联系。   本研究借助空间句法对古典园林空间进行量化描述。分别选取留园、网师园、郭庄三个园林作为研究案例。基于空间认知与图示语言的关系,将其转化为空间拓扑关系图解——轴线图。借助句法分析软件Depthmap对轴线图进行基本参数(连接度、深度、集成度等)的量化分析,通过局部空间参数与全局空间参数的比较,进一步得出可理解度的数值分布,发现古典园林空间可理解度水平较低,且分布较为集中呈一定规律。由此,笔者提出“模糊构形(VagueConfiguration)”这一概念,用来描述可理解度集中分布于这一区间内的空间构形。通过对其基本构形涵义、所反映的空间认知与行为的特征(表现为非目的性、探索性、随机性、不确定性等)以及相应的“游”、“变”、“境”这些传统审美意识加以解析与阐释,明确了“模糊构形”深层的审美内涵与动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基于可理解度的“模糊构形(VagueConfiguration)”是中国古典园林呈现出的独特的空间结构,是传统审美意识在空间结构层面的物化体现。
其他文献
本文对城乡统筹下新农村社区建设及新民居建设的现状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分析城市居住社区规划建设与借鉴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阐述城乡统筹发展下新农村社
钢材凭借其优良的物理特性,在当代已经成为利用率极高的建筑材料,而钢结构也已成为建筑产业发达、建筑设计水平较高国家的主导建筑结构,近些年我国的钢结构建筑也有了突飞猛
随着绿色建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对绿色建筑评价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国内对绿色建筑评价的研究,从早期的绿色建筑概念的引介,到国外评价体系的介绍,再到各国评价体系的对比逐步
明清太原县城,建成于明洪武八年(1375),曾为明、清、民国太原县治地600余年,县城在晋阳古城基址上建成,明清两代下辖百余村落,其西为包括蒙山、龙山等在内的太原西山带,境内有晋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于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绿地作为塑造和改善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日益受到
《西南山地城市生态基础理论与案例研究》是《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研究脉络之一。它从历史格局、生态文化、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要素五个方面
闽南侨乡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显示了闽南地域文化与海外侨居地文化交融的特征。近代以来,随着华侨与侨乡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华侨对于闽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地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快速而深刻的变革。其中在居住区大量建设的浪潮里,居住区品质的提升正面临着巨大考验:千篇一律的设计套路与建造模式,体现不出武汉
传统的聚落文化是我国建筑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地域文化、建筑与山水环境的依存关系均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邯郸西部山区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8处,这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而城市湿地作为湿地的一大类型,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在为人类的生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