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课题在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将针灸针刺夹脊穴法与单纯西药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进行比较。通过观察两组的临床有效程度,证实针灸针刺夹脊穴在治疗时间上、症状改善方面及对脑卒中的后期康复影响上均有较好疗效。材料与方法:本次临床观察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康复中心门诊及脑K3科病房的诊断为卒中后抑郁(PSD)且中医辨证同时满足中风和郁证诊断标准的患者80名,与患者交代试验目的并征求患者同意后,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在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将针灸针刺夹脊穴法与单纯西药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进行比较。通过观察两组的临床有效程度,证实针灸针刺夹脊穴在治疗时间上、症状改善方面及对脑卒中的后期康复影响上均有较好疗效。材料与方法:本次临床观察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康复中心门诊及脑K3科病房的诊断为卒中后抑郁(PSD)且中医辨证同时满足中风和郁证诊断标准的患者80名,与患者交代试验目的并征求患者同意后,自然入组,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即治疗组(夹脊穴组)与对照组(口服西药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西汀20mg/d治疗。2组均治疗4周。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计算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HAMD评分、NHISS评分、ADL评分及复发率,结合医学理论讨论分析本次临床观察的安全性、复发率及可取性,并在报告中详细列述。结果:1.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试验中,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后,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中医症状评分、HAMD评分、NHI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在各项评分上具有可比性。3.治疗后,治疗组在中医症状评分、HAMD评分、NHISS评分和ADL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的HAMD评分、NHISS评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治疗在临床有效率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5.治疗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组病例,皆为依从性较差不能完成全部疗程者,余患病情稳定,且均明确告知患者治疗目的和试验步骤。7.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提示治疗组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结论:1.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抑郁(PSD)安全有效。2.针刺治疗组在治疗卒中后抑郁(PSD)中,对于中医症状积分中胸闷胁胀、胸胸闷心悸、失眠健忘、易怒善哭四症方面疗效显著。3.针刺夹脊穴组在疗程内的2至3周HAMD评分下降率更为显著。4.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PSD),在预防本病复发方面优于单纯西药。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冰冻切片-显微切割-液质联用的牛蒡子药材发育过程牛蒡苷积累规律研究(81773852)”的一部分。为了解牛蒡生长发育过程中化学成分动态积累规律,本研究对五个不同生长时期及干燥的牛蒡果实,不同萌发时期的牛蒡中的牛蒡苷及牛蒡苷元进行含量测定;对五个不同生长时期牛蒡果实和种仁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差异比较;旨在明确牛蒡生长发育过程中化学成分动态积累规律,为牛蒡果实中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本草纲目》中治疗消渴病的所有中药,对其进行种类、四气、五味、归经等分析,同时与《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治疗消渴的中药进行比较,探讨治疗消渴用药的特点及药物的演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并为进行新药研发提供思路。资料与方法:以“消渴”“口渴”“渴”为检索词,两人分别进行手工检索《本草纲目》中收载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的所有药物,借助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其所属种类、性味、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KD)与无CKD患者临床代谢指标的差异,并分析T2DM合并CKD患者的中医证型,探索T2DM合并CK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进一步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材料与方法:本文通过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中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患者414例,其中T2DM无CKD组(简称T2DM组)212例
目的:通过SPSS26.0,SPSS Modeler18.0统计学软件对《中华医典》中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剂从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的辨证用药特点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借鉴。材料与方法:对《中华医典》中治疗以肾消为主症的方剂进行检索,将收集到的处方录入Excel2016,对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进行数据挖掘,再利用SPSS26.0,SPSS Modeler18.0软件对用药进行聚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金铃子散治疗冠心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搜寻金铃子散的化学成分,利用文献进行补充,根据药动学参数(ADME)属性值进行筛选。利用TCMSP数据库预测化学成分潜在靶点,通过Uni Prot数据库对得到的化学成分靶点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在Genecard数据库、OMIM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筛选得到冠心病相关靶点;通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活血化瘀法治疗血脂异常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探析潜在的新方功效,为临床治疗血脂异常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按照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步骤,检索2000年10月1日~2020年10月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超星期刊》文献库中所有可以检索到的文献资料,选择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整理,提取文章名、作者
目的:通过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干燥综合征未合并肺间质病变(Sjogren’s Syndrome-Non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S-NILD)和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Sjogren’s Syndrom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S-ILD)患者的病例资料,探究SS-ILD与中医证型、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等方面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归纳肿瘤厌食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总结治疗肿瘤相关性厌食患者的饮片使用频次及用药规律。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是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肿瘤科住院的具有肿瘤相关性厌食症状的患者,通过Microsoft Excel将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性别、年龄、化疗史、手术史、KPS评分及中药使用频次等信息建立数据
目的:收集整理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LE各中医证型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总结SLE中医证候特点,旨在探索SLE中医辨证新的思路与方法,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循证学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20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SLE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严格根据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等方面的关系,以期为RA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RA合并血脂异常住院患者82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及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