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Leber先天性黑曚患者临床特征与两基因筛查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urong99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Leber先天黑矇的临床表型特征及遗传学特点;筛选已知的和可能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并分析Leber先天性黑曚患者临床资料?EDTA抗凝的采血管采集患者和家系中健康成员的静脉血3~5 ml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Leber先天性黑蒙致病基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65)基因和卵磷脂视黄醇酰基转移酶(LRAT)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处,直接测序确定致病的基因突变。如测序结果发现有突变,首先对该突变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www.ncbi.nlm.nih.gov/snp),以排除该突变是否为已知的正常多态位点。其次,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以排除是否为已报道突变。最后,如果确定为新的突变,尚需对至少50个(100条染色体)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进行该位点的PCR扩增、测序,以排除所发现的突变为未知群体多态性的可能。结果:对56例患者行RPE65基因十四个外显子和LRAT基因三个外显子的检测,发现了7处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1例患者在RPE65基因第3外显子前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26例患者在RPE65基因第10外显子前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27例患者在RPE65基因第12外显子前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9例患者在RPE65基因第14外显子前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5例患者在LRAT基因第2a外显子前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 11例患者在LRAT基因第2bF外显子前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结论:由于Leber先天性黑曚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其诊断有赖于症状和眼底表现以及各项辅助检查。本组56例患者可能与RPE65外显子和LRAT外显子突变无关。不同患者均发现同一位点的同样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改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基础研究意义应增加样本量,对蛋白功能进一步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IGF-1)基因在Wistar大鼠体内的表达时间;以及三种不同rIGF-1基因注射途径对其在体内表达效果的影响。[方法]复苏并培养293细胞,在
目的   对头颈部局部放疗后的卒中患者的颈动脉影像学特点和相关因素的研究,分析此类患者的血管狭窄特点,旨在为肿瘤患者放疗方案设定、放疗后预防卒中、卒中的治疗提供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