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疗效,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为提高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01年9月至2009年1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并行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病例168例。其中男145例,女23例;<4月51例,4~6个月30例,7~12个月33例,13~35月39例,≥36月15例;短段型36例,常见型108例,长段型24例。分析不同年龄及病变类型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从168例中收集到63例术后随访3年以上的患儿,采用Krickenbeck评定标准评估术后排便功能;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行为评定。对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168例,其中腹腔镜辅助6例,经腹小切口辅助5例。手术时间:<4月组最短,平均97.35±32.53min;4~6月组124.00±48.89min、13~35月组125.64±32.7 min、≥36月组160.36±61.25 min,后3组与<4月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4月组最少,平均21.63±16.44ml。术后并发症包括:便秘13例(7.74%),污便及失禁12例(7.14%),小肠结肠炎19例(11.3%),吻合口漏2例(1.2%),吻合口狭窄4例(2.4%),出血4例(2.4%),结肠扭转2例(1.2%),肌鞘感染4例(2.4%),黏膜脱垂2例(1.2%),病变结肠未完全切除导致二次手术2例(1.2%)。术后排便功能:总的优良率90.5%;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优良率分别100%、93.33%、62.5%;长段型的优良率最低,与前两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术后行为问题发生率在违纪、体诉、交往不良、社交退缩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30月组行为异常发生率14.81%,≥30月组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结论1新生儿及小婴儿期行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较年长儿有出血少、创伤小、肠功能恢复快,远期行为问题少的优点。2.不同分型患儿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长段型远期排便功能仍较差。3.手术年龄,适应症的选择,直肠肌鞘的处理方式,术后随访、心理干预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