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分析青海地区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收2010.01~2014.01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胃癌手术治疗并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411例患者。依据第15版《日本胃癌规约》将胃癌划分为上、中、下部胃癌,其中54例为胃上部癌(U组),104例为胃中部癌(M组),253例为胃下部癌(L组)。应用统计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不同部位胃癌患者411例。不同部位胃癌在性别分布上均以男性分布为主,以U组男性所占比例最高为92.6%(50例/54例),在病灶大小分布上U组和M组以病灶≥5cm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61.1%(33例/54例)和55.8%(58例/104例),L组以病灶<5cm分布为主,所占比例为57.3%(145例/253例),在大体类型分布上均以III、IV型分布为主,以U组III、IV型所占比例最高为88.9%(48例/54例),在浸润深度分布上以U组和M组T3期所占较高,比例分别为55.6%(30例/54例)和54.8%(54例/104例),在病理分期分布上以U组和M组所占比例为著,分别为63.0%(34例/54例)和62.5%(65例/104例),在淋巴管侵犯分布上以U组和M组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5.2%(19例/54例)和31.7%(33例/10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在分化程度、不同年龄段和淋巴结转移分布上与部位无关(P>0.05)。3组胃癌术后复发率组间比较结果显示U组较M组和L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不同部位胃癌淋巴结总转移率是68.4%(281例/41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胃癌淋巴结转移在病灶大小分布上U组淋巴结转移和M组淋巴结转移以病灶≥5cm分布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67.6%(25例/37例)和64.9%(48例/74例),L组淋巴结转移以病灶<5cm患者为主,所占比例为51.2%(87例/170例),在浸润深度分布上U组淋巴结转移以T3、T4期分布为主,所占比例为97.3%(36例/3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与大体分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管侵犯无关(P>0.05)。结论:青海地区不同发病部位胃癌中胃上部癌胃壁浸润深、大体类型分化差、侵袭性强、病灶范围广、术后易复发、病理分期晚,胃中部癌在病灶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病理分期等分布上与胃上部癌表现出相似的病理特点,而与远处淋巴结转移无关。不同部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与病灶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