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工业互联网”和“两化融合”战略规划的推进,工业控制系统的开放式和分布式连接使得其面临更多的信息安全问题。攻击场景还原是工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告警信息进行分析实现攻击机理的探究和系统薄弱环节的发现。告警信息具有高度冗余且无效数据占比大的特点,且分析过程中对专家依赖性较大。可视化技术可以将人类面对视图信息的感知能力和计算机的分析能力进行有效融合,辅助分析人员理解和优化攻击场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互联网”和“两化融合”战略规划的推进,工业控制系统的开放式和分布式连接使得其面临更多的信息安全问题。攻击场景还原是工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告警信息进行分析实现攻击机理的探究和系统薄弱环节的发现。告警信息具有高度冗余且无效数据占比大的特点,且分析过程中对专家依赖性较大。可视化技术可以将人类面对视图信息的感知能力和计算机的分析能力进行有效融合,辅助分析人员理解和优化攻击场景还原过程。本文探讨了攻击场景还原过程中数据、模型、知识三个层级的可视化需求,提出了面向攻击场景还原的多层级可视化框架,主要对模型和知识层级的可视化应用展开研究,具体阐述如下:(1)针对原始告警信息高冗余、低质量的问题,提出基于可视化交互的误报消除模型优化方案,打破模型的“黑箱”模式,凭借交互手段引入专家经验实现模型的迭代优化。在预处理过程发现挖掘正负样本的群体特点,在特征选择过程中综合多种排名算法筛选关键特征并调整特征投影矩阵获得最优布局投影视图,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基于样本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参数对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优化;(2)针对攻击路径推理过程对先验知识具有强依赖性的现象,提出了基于知识可视化的攻击路径关联及推理方案,实现对安全知识的具象化表达。该方案凭借知识图谱技术对多维度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关联。在路径推理阶段,通过对知识图谱的查询回溯引入专家知识指导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建,基于关联分析得到的告警证据对其进行动态修正,最终通过该模型完成攻击路径的推理。本文基于对DAPRA 2000数据集重放得到的告警数据集实现了误报消除模型的离线训练,基于工控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所产生的告警信息实现攻击路径的在线关联及推理。通过以上实验分别验证了模型和知识层级可视化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体现了攻击场景还原过程中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作为现今广泛使用的模型,其在精度上已能满足洪水预报、水质监测、河道整治等实际工程要求,但在水库实时调度等方面,计算效率仍需提高。因此本文基于预测-校正思想,通过线性化处理消除控制方程的非线性特征,构建了一种无需迭代的,高效的河网水动力模型。以荆江洞庭湖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同时针对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建模过程中网格尺寸的选取进行了研究。本文创新性工作及相应成果汇总如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率很高,但很难识别脑转移高危人群。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6受体(interleukin 6 receptor,IL6R)/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以自动铺带/铺丝为代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FRC)结构的先进制造技术蓬勃发展,使纤维沿曲线铺放的变刚度复合材料(Variable Stiffness Composite,VSC)结构成为可能。相比于纤维沿直线铺放的恒定刚度复合材料结构,它提供了更好的可设计性,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纤维曲线铺放方式对纤维布局提出了若干
肝脏是人体代谢外源性物质的主要场所,酒精、药物等在内的有害因素均可造成肝损伤。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MSC)是硒代半胱氨酸(Sec)的甲基化衍生物,已有研究表明SeMSC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但目前对于SeMSC的护肝作用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分别研究了SeMSC对酒精和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尝试探究SeMSC在两种类型的肝损伤中对肝脏的作用机制。将雄性昆明小鼠分为5个组:正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的患者所占比例很高。控制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体重有利于降低其血糖血脂水平。既往已有较多对于电针刺激调节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研究,而对于其调节脂代谢的研究较少,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在本实验中我们构建的是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电针刺激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监测指标包括:食物摄入量、体重、附睾脂肪质量、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验证电针刺激是否通过肝
近年来,移动机器人应用领域快速扩展,但传统两轮驱动移动机器人难以满足高速、重载等场景需求。采用四轮全转向的冗余驱动移动机器人在灵活性、承载能力、地面适应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网络通信机制下,此类移动机器人存在不确定时滞,同时传统方法难以兼顾冗余特性下的四轮协调运动,这严重影响了系统控制稳定性和精度。对此,本文以四轮冗余驱动移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不确定网络时滞下稳定性分层控制方法,旨在通过时滞
光动力治疗是基于光敏剂和光产生活性氧杀死癌细胞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光动力诊疗则是将光动力治疗与诊断方法集成为单一体系,对于癌症精准诊疗和预后具有重大的科研意义和临床价值。但大多数光敏剂通常由于水溶性差导致强烈聚集发生淬灭,限制了活性氧(ROS)的生成。而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光敏剂除具有荧光亮度高、Stokes位移大、光稳定性好等独特优势,还具有较高的活性氧量子产率,已被证明在
电力巡检是对电力线路及附属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对电力线路走廊周边环境状况进行及时和准确的巡视检测,确保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当前电力巡检主要依靠人工徒步的方式完成,巡检劳动强度高、效率低、成本高、且存在较大的人员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巡检方式进行改进,提高检测效率。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化巡检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针对电力巡检过程中的杆塔缺陷检测技术开展研究,特别针对螺栓
量子通信、量子密码学、光芯片等量子技术的提出推动了纳米结构中单光子实验技术的发展,各种量子技术实现的关键在于对单光子源辐射的有效调控,从而让量子辐射体能够稳定、高效率以及高方向性地耦合到单光子传输通道中。在本论文中,我们借助等离激元纳米光腔和光学微腔来调控量子辐射体的辐射特性及其与片上光波导的耦合特性,在大幅提高量子辐射体辐射速率的同时,在不同的等离激元纳腔-介质微腔混合光腔中,分别实现了量子辐射
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e Health Monitoring,简称SHM)在土木,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领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船舶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使用能够减少船舶的维护成本和检修成本,同时提高船员和环境安全。使用应变传感器和应变信息实时重建结构的三维位移和应力场是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基于应变的逆有限元方法(inverse Finite Element Method,简称i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