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社会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关注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晚年的生活满意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善老年人生活状态,提高其养老生活满意度,不仅有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同时也有利社会的长治久安。上海市在1979年就率先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止2010年年底,上海市共有户籍人口1412.32万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331.0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4%。老年人口在生活中面临一系列问题,但是获得的养老支持又有限,情感慰藉不足,严重影响了老年人养老生活满意度。众所周知,我国的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但是老年人养老生活满意度的提升要受到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严重制约,要使有限的为老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就必须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调整和安排各种养老资源,以使有限的为老资源得到最大的效用发挥,真正的让老年人共享社会的发展成果。本研究建立在对上海的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及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支持系统的缺陷分析基础上,同时通过前期的文献阅读准备,为本文的写作奠立的良好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选择上海市5个中等老龄化水平的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个体因素、老年人的子女因素及社区养老服务和国家对与老年人权益的保障是影响老年人养老生活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并得出相关因素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大小。另外笔者又借助于需要层次理论和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和kano模型来说明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对称性对于老年人养老生活满意度提升的重要意义。最后从老年人家庭、社区养老服务及国家及社会层面和老年人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对策。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一篇研究中同时考察家庭、社区、政府及社会层面因素及老年人自身因素对于老年人养老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第一次将主成分分析法用于老年人养老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中,将老年人养老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类,并进行了重要性排序。另外对于当前老年人需要的养老服务和最紧迫的养老服务情况分别进行调查,更有利于养老资源配置分清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