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用学是20世纪70、80年代建立并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它的研究核心是语言的使用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言语行为理论由于其重要的意义而成为语用研究的核心理论,美国语言学家J.Searle将这一理论提高为解释人类语言交际的理论。本文就在塞尔的理论框架下展开,将西方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与汉语紧密结合,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极常见的言语行为——夸奖为研究对象,以接近现实的戏剧和影视剧台词为语料,展开论述。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理论基础——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再对国内应用该理论进行研究的几种言语行为:批评、夸奖、道歉及请求进行述评,发现就汉语本身的研究较为薄弱,从中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案。其次,本文为夸奖性言语行为归结出四条构成性规则:命题内容条件——说话人对听话人或听话人的相关物作出一个肯定性评价;准备条件——说话人认为其评价对象确实存在,该评价确实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评价体系相吻合;诚意条件——说话人真心诚意地作出评价;根本条件——说话人表达了对听话人或听话人的相关物的肯定性态度。并作了一定辨析,如借转喻理论说明“听话人的相关物”指向仍为听话人,由此证明了针对听话人的相关物的肯定性评价是夸奖而非一般的陈述。然后,本文以塞尔的理论为根据,将夸奖分为直接型夸奖和间接型夸奖。直接型夸奖中由核心评价语和辅助说明语组成的称为“纯粹式夸奖”;夸奖性言语行为与其他言语行为复合而成的称为“综合式夸奖”,夸奖在其中可成为一种目的,也可作为一种手段。本文着重分析了纯粹式夸奖的组成部分——核心评价语的构成方式和辅助说明语的构成、作用。间接型夸奖中具有特定格式,可以通过字面意义较为轻易地推断出夸奖的言外之意的称为规约性间接夸奖;无法单纯由句子的字面意义来推导话语意义,需参照一定的原则,依靠交际双方共通的语境知识才能理解的称为非规约性间接夸奖。我们结合语料为前者归纳出“转述式、描述式和表态式”三种类型,为后者找到其展开语用推理的依据——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并解析了这种类型的夸奖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夸奖的调节性规则。主要分析了影响语用意图的五种主要语境因素——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了解和估计、双方关系、夸奖行为的目的、夸奖内容与事实的符合程度及场合,实现语用意图的三种调控变量——行为方式变量、语言形式变量和语言外手段变量,归结出四种有效的话语策略:含蓄策略、夸大策略、叙实策略和抒情策略。它们能帮助说话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语用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