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MIC-Ⅳ数据库探讨乳酸相关分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的回顾性研究

来源 :绍兴文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m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脓毒症是机体对于感染的失控反应导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临床上一种常见但较难治疗的综合征。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是ICU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乳酸血症在脓毒症尤其是脓毒性休克患者中普遍存在,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将基于公共数据库MIMIC-Ⅳ数据库,根据初始乳酸值及平均动脉压值对脓毒症患者进行分类并探讨预后及影响因素。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MIMIC-Ⅳ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症患者的基本信息,回顾性研究乳酸相关分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MIMIC-Ⅳ数据库中诊断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成年患者的首日入住ICU信息,纳入病例符合Sepsis3.0诊断标准。首先,根据初始乳酸值(LAC)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进行分组,提取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等临床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次,根据患者6小时乳酸值、住院病死率、28天病死率等结果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问题。最后根据患者28天死亡情况,采用COX回归探讨影响脓毒症患者生存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乳酸及平均动脉压临床分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从MIMIC-Ⅳ数据库纳入4085例脓毒症患者,分为ⅠA组(LAC<2.0mmol/L 且 MAP≥65mmHg)1663 例、ⅠB 组(LAC<2.0mmol/L 且MAP<65mmHg)422例、ⅡA 组(LAC≥2.Ommol/L 且 MAP≥65mmHg)1482例,以及 5 18 例 ⅡB 组(LAC≥2.0mmol/L 且 MAP<65mmHg)的患者。研究人群平均年龄为63.3±16.9岁,男性和白人分别占总人群的60.5%(2470 例)和 60.8%(2482 例)。(2)脓毒症患者6小时乳酸值与死亡率呈正向相关。6小时乳酸清除率较高(6小时乳酸清除率≥40%)患者住院存活率、28天存活率、90天存活率、1年存活率均高于6小时乳酸清除率较低者(6小时乳酸清除率<0%组、0%≤6小时乳酸清除率<20%组、20%≤6小时乳酸清除率<40%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1)。(3)研究结果显示脓毒症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量控制在30-45ml/kg范围内的住院存活率较高。(4)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风险分析结果显示患者28天存活与死亡脓毒症患者的SAPS Ⅱ(95%CI:1.04-1.05,p<0.001)、SIRS(95%CI:1.2-1.41,p<0.001)、APS Ⅱ(95%CI:1.02-1.03,p<0.001)、CCI(95%CI:1.11-1.16,p<0.001)、6 小时乳酸值(95%CI:1.15-1.19,p<0.001)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针对不同混杂变量调整的COX回归模型中,28天存活与死亡患者的6小时乳酸值(HR=1.11,95%CI:1.09-1.13,p<0.001)、SAPS Ⅱ 评分(HR=1.01,95%CI:1.00-1.02,p<0.001)、APS Ⅲ 评分(HR=1.02,95%CI:1.02-1.02,p<0.001)、年龄(HR=1.01,95%CI:1.01-1.02,p<0.001)、CRRT 治疗(HR=2.02,95%CI:1.84-2.63,p<0.001)均显著差异。(5)ROC曲线分析显示:6小时乳酸值、SOFA评分、SAPS Ⅱ评分、APS Ⅲ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6(95%CI:0.646-0.686)、0.612(95%CI:0.592-0.633)、0.730(95%CI:0.712-0.748)和 0.771(95%CI:0.754-0.788)。结论:1、从MIMIC-Ⅳ数据库提取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初始乳酸值及6小时乳酸值与脓毒症患者的死亡有关。2、6小时乳酸清除率≥40%脓毒症患者的存活率高于6小时乳酸清除率<40%患者。推荐动态监测乳酸水平并评估血清乳酸清除率。3、对于乳酸值≥2mmol/L的脓毒症患者推荐早期(3小时内)液体复苏控制在30-45ml/kg的液体治疗量。4、6小时乳酸值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6小时乳酸值、SOFA评分、SAPS Ⅱ评分、APS Ⅲ评分等因素对脓毒症患者预后风险评估具有显著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合并精索恶性肿瘤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合并精索恶性肿瘤19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与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及对其临床诊治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均以单侧腹股沟疝合并精索肿物收入院,行患侧精索肿物广泛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分别为:精索高分化脂肪肉瘤8例,精索去分化脂肪肉瘤7例,精索平滑肌肉瘤4例。病理回报恶性
以FDI Intelligence数据库筛选出的2003—2017年中国企业4 582起绿地投资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绿地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绿地投资倾向于选择文化距离远的东道国;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绿地投资区位选择的促进作用受到孔子学院数量的正向调节。此外,中国绿地投资的区位选择对于文化距离的偏好在企业所有制、东道国是否属于“一带一路”国家范畴以及东道国人
<正>园林景观营造是城市建设工作中相当重要的内容,而水景作为现代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将城市的风貌为人们展现出来,而且还能够实现人文与自然之间的有机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园林景观的水景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采取一些先进的方法,使得园林景观当中生态效益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更高。
期刊
从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化耕地的 5 种农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解磷菌,为开发盐碱地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结合解磷圈筛选法和钼锑抗比色法评价菌株的解磷能力;采用含不同 NaCl 浓度的 LB 培养基测定菌株的耐盐性。利用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 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采用液体摇床培养试验测定菌株对多种难溶性磷源的溶解能力。以盐碱化土壤为供试土壤,检验菌株在盐碱土壤中的
<正>2019年5月16日,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人工智能是实现教育生态重构的有效手段,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广泛运用,将彻底改变教育的时空场景和供给水平,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融通、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推动教育整体运作流程改变,使规模化前提下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教育成为可能,进而构建出一种新的灵活、开放、终身的个性化教育生态体系。未来智能教育发展可能有这样几条路——普及之
期刊
目的 :构建以护士为主导的肾移植患者动态体质量管理方案,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在泌尿外科重症监护室成立以护士为主导的动态体质量管理小组,构建肾移植患者动态体质量管理方案并在临床应用,比较实施前后肾移植患者的肾功能和营养情况。结果 :实施后组肾移植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较实施前组提高,且术后1日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较实施前组增加,且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变化有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遗留的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带状疱疹和PHN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单一的治疗方式效果欠佳,近年出现了很多新型联合治疗方式,效果较显著。本文就PHN的联合治疗方式进展进行综述,为寻找新的联合治疗方式提供思路。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马尔代夫的中小学汉语教学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其汉语教学发展模式。整体来看,其发展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是变动较大。多数学生虽然学习动机强烈,但学习态度并不积极。学生对汉语的接受度高于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度。马尔代夫中小学汉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缺少教学管理机构、缺乏合适的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学校和汉语教师及家长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受文化差异与刻板印象的影
从“汉语热”持续发展到现在,物流发展也联通着世界。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应该发展好本国物流事业。然而物流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阐述物流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逐渐获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而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对微课的使用情况是微课教学模式继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基于UTAUT模型构建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挖掘相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该模型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整体拟合度较好,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技能素养、自我效能、使用习惯、教学反馈与行为意向呈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