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儿童癫痫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y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析儿童癫痫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基因遗传学研究,为更深入的了解癫痫性脑病及探讨其遗传学病因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室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癫痫性脑病的住院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其次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法检测患儿的遗传学特征。结果:1.78例癫痫性脑病患儿的男女性别比为1:1.11(女童41例,男童37例),绝大多数(65.38%)患儿就诊年龄在1岁以上。88.46%(69/78)的患儿起病年龄在婴幼儿时期(0-3岁)。2.有65例患儿采集了出生史,其中出生史异常者13例,异常率为20.00%;71例患儿采集了家族遗传史,结果显示有20例存在家族史,占全部患儿的25.64%;有69例患儿做了发育评估(0-6岁患儿做Gesell智力测试,6岁以上患儿做韦氏智力量表),其中发育异常者52例,异常率为75.36%,大部分患儿存在智力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个人社交、精细运动障碍、大运动障碍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以全面性发育障碍为主;有72例患儿做了脑电图检查,其中67例脑电图异常,异常率达93.06%;有66例患儿做了头颅MRI检查,其中11例头颅MRI检查异常,异常率为16.6%。3.78例癫痫性脑病患儿癫痫发作类型多样化,包括局灶性发作15例(19.23%),全面强直性阵挛13例(16.67%),痉挛13例(16.67%),强直性发作12例(15.38%),阵挛性发作6例(7.69%),局灶继发全面性发作5例(6.41%)、失神发作5例(6.41%),其他(非特异性)19例(24.36%)。4.53例患儿共检测出54个致病或可能致病突变,其中有1例患儿携带两种可能致病突变。54个致病或可能致病突变分布于23个基因,其中有2例以上患儿的基因共有9个,分别为SCN1A(11例)、KCNQ2(7例)、PCDH19(5例)、SCN2A(4例)、SCN9A(2例)KCNT1(2例)、SCN8A(2例)、GRIN2A(2例)、DEPDC5(2例)、CHD2(2例)。其余15个基因每个基因均有1例患儿出现了(可能)致病突变,15个基因分别如下:PACS2、DNM1、TSC2、CDKL5、CYFIP2、OTC、PRRT2、SCN1B、GABRA1、TBC1D24、SYNGAP1、GABRB3、CRIN2D、SZT2。其中,新生突变所占比例为87.04%(47/54),遗传自亲属的所占比例12.96%(7/54)。错义突变所占比例为79.63%(43/54),移码突变所占比例为9.26%(5/54),无义突变所占比例为5.56%(3/54),缺失突变所占比例为3.70%(2/54),剪接突变1例,占1.85%?5.在功能各异的不同基因中,突变数量最多的为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占全部(可能)致病突变基因总数量的57.41%(31/54),其中SCN1A基因排在第一位(11/54)。其次为编码钙依赖细胞粘附蛋白的基因,突变数量占全部(可能)致病突变基因总数量的9.26%(5/54)。结论:1.癫痫性脑病可能并不存在明显的发病性别差异。多为低年龄起病,相当比例的患儿病程迁延,或病情呈持续性进展。2.出生史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可能与癫痫性脑病存在关联。3.癫痫性脑病患儿基因检测异常率高,提示遗传因素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4.本研究通过检测,发现了54个致病或可能致病基因突变,共分布于24个基因。其中,离子通道基因突变为发现最多的基因突变类型。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选取双侧海马共计10个亚区作为种子区,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方法,探讨高血压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双侧海马亚区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60-80岁的志愿者共66名,所有受试者受教育程度>6年,且均为右利手。所有志愿者共分为3组,分别为:高血压伴认知功能障碍组(H-MCI组,n=20),高血压认知功能正常组(H-CN组,n=25),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相匹配
目的:探讨尿酸(uric acid,UA)是否为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体负荷评分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其与CSVD患者的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10月的CSVD患者217例。依据其CSVD总体负荷评分分为CSVD轻中负荷组(0-2分)及重负荷组(3-4分)。采集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血液化验指标、影像
建立并实施矿产资源督察制度是推进国家矿产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矿产资源监管由“督企”向“督企督政并举”转变。当前,矿产资源督察面临督察法律依据不足、督察内容不明确、督察制度不完善、督察业务基础薄弱等诸多挑战。围绕矿产资源“怎么督、督什么”的议题,提出建议:(1)加快矿产资源督察立法工作,将矿产资源督察制度纳入矿产资源法;(2)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清单制度、完善问责机制等手段,压实
背景:脑梗死后,由于颅内病变血管闭塞、对应脑组织血液循环消失,病变部位脑细胞缺血性坏死,周围脑组织解剖结构受到破坏而出现水肿、变性,神经细胞损伤加重,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目前的临床工作中,仍以扩张血管,改善颅内循环,保护受损脑部神经细胞等药物为主,促进神经功能改善或恢复,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调脂等基础治疗避免损伤的进展。脑梗死常会造成较重的功能损伤,如肢体运动受限、感觉异常、言语障碍、难以吞
目的:青少年是抑郁障碍发病的高峰期,多数患者存在睡眠问题,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快速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情绪和睡眠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证实强光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成年抑郁障碍的情绪和睡眠情况,被认为是成年抑郁障碍的辅助治疗,但是很少有研究探讨强光辅助治疗对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疗效。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强光辅助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的影响。方法:入组2020年9月至202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认知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每年约有6%~15%的MCI患者会转变为痴呆。通过客观的神经心理测验,早期识别程度轻微的认知障碍是MCI临床诊断的关键,然而目前对MCI的诊断标准仍未达成共识。因此,本研究对石家庄市两个社区的成年人进行了成套神经心理测验和MCI诊断评估,并对可能的MCI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log
目的:本课题拟研究敲降circ-Pank1是否可以减轻Nrf2敲降导致的寡聚体形成和Ub C表达,用以推论敲降circ-Pank1可减轻Nrf2敲降导致的细胞应激,为今后课题组进一步研究circ-Pank1在Nrf2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实验一Nrf2减少促进寡聚体形成及Ub C表达MN9D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C)和敲降Nrf2组(si-Nrf2)。1.1采用Do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可出现脊髓和运动皮层中的运动神经元退化。尽管大多数ALS病例为散发性病例,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突变是导致10%-20%家族性ALS的原因.目前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很大一部分受损功能根本无法恢复,或者只能部分恢复,通常需要在患者生命周期内进行其他治疗.研究表明,基于不同阶段的干预策略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家族性ALS.尽管确实存在一些
目的: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特征是反复发作的抑郁和(轻)躁狂,这些发作显著干扰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双相障碍患者存在发作间期,即双相障碍患者处于临床缓解期。在缓解期期间,有一定数量的患者仍然受到残留症状的困扰,如残留的情绪症状、睡眠症状、认知症状等,此外双相障碍患者在缓解期仍遭受严重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残留症状对缓
目的:联合应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HR-MRI)评价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特征及脑血流灌注情况,以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缺血事件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在我院行HR-MRI和3D-ASL(标记后延迟时间PLD分别为1.5s和2.5s)提示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患者,根据MR检查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