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肿瘤扶针机器人的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zde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肿瘤是一项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方法是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将微波针植入到肿瘤预定位置,应用加热的方法直接作用于局灶性实体肿瘤,消融肿瘤组织使之达到凝固性坏死而灭活肿瘤。该项治疗中的两个关键环节是将微波针准确的定位植入到肿瘤预定位置和保持微波针与肿瘤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偏移。微波针植入到肿瘤之后的消融过程中,受自身和电缆的重力以及患者呼吸运动、肝脏变形等影响而可能发生位置移动,目前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作为专门的扶针助手来保证微波针的稳定,因而对经验依赖性较大,甚至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为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我们拟通过研究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肿瘤的扶针机器人来解决微波针的稳定扶持问题,以保证微波针植入到肿瘤预订位置后能够保持与肿瘤相对位置的稳定,使该项治疗更加客观、可控,便于进一步普及应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肿瘤技术及其操作流程,并分析了临床实际操作中微波针稳定扶持的相关因素。分析了介入治疗手术室的空间布局,详细分解扶针助手扶持微波针的具体步骤,并利用磁定位的方式跟踪微波针,获取消融治疗过程中微波针手柄的运动空间范围,为扶针机器人的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从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实际需求出发,结合该项治疗的技术特点和要求,设计并实现了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肿瘤的六自由度扶针机器人。通过活体动物实验对机器人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验证,总体观察机器人应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并通过高精度磁定位器同时跟踪动物肝脏和微波针的运动,对比了不同情况下扶针机器人与扶针助手的扶持效果。通过记录扶针机器人在应用过程中的安装设置时间,评价了其对原有操作流程的影响。将扶针机器人在20例肝癌患者的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中进行了初步临床应用,观察了机器人的总体扶持效果。本研究设计实现了扶针机器人,并通过了活体动物实验验证和初步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将扶针机器人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中用于微波针的稳定扶持中是安全、可行、有效的。相信随着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扶针机器人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微波消融治疗技术更加科学、规范和可控,从而促进该技术的普及应用。
其他文献
残雪的小说将过去与现在,现实与想象杂糅在一起,充满梦幻般非理性的叙述,让人犹如进入茫茫的黑夜。时空的停滞虚幻、人物的循环重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无法对话都体现出了残雪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引发了对休闲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本文通过对休闲业发展现状及高职休闲服务
发展迅猛的团购市场使我国的团购网站不断增加,本文通过从我国团购网运营模式的分析着手,分析了消费者、团购网站、供应商以及政府监管的存在问题,并对团购活动各方建议应对
残雪小说《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塑造的阿梅形象,具有鲜明的典型性。通过阿梅与阿Q这两面镜子,我们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也加深了一层。
6月19日,洛克希德-马丁(洛马)公司在达拉斯举办的美国航空航天学会航空论坛(AIAA Aviation Forum)上,公布了一个马赫数(Ma)1.8的静音超声速客机方案。与早期的超声速运输(SST
会议
【目的】观察金福安汤提高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将60例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金福安汤)、西医组(单药长春瑞滨、
目的:观察 CD127分子在未治疗和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治疗的 HIV-1/AIDS 患者外周血 CD4~+、CD8~+T 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MDR)是化疗失败及缓解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克服多药耐药(MDR)是提高白血病疗效的重要途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指肿瘤细胞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