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MgCl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在聚烯烃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年生产聚烯烃树脂1亿吨以上,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聚烯烃生产、尤其是聚丙烯生产的主力催化剂。虽然MgCl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早已实现工业化,但并不意味着已经发展成熟,我们需要掌握改进催化剂结构性能和调控聚合物结构的科学原理,从而在催化剂研制和聚合工艺的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但是由于Ziegler-Natta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7409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gCl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在聚烯烃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年生产聚烯烃树脂1亿吨以上,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聚烯烃生产、尤其是聚丙烯生产的主力催化剂。虽然MgCl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早已实现工业化,但并不意味着已经发展成熟,我们需要掌握改进催化剂结构性能和调控聚合物结构的科学原理,从而在催化剂研制和聚合工艺的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但是由于Ziegler-Natta催化剂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其微观机理的研究始终处于争论当中。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活性中心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难以直接表征其化学结构,而且在同一催化剂上存在微观结构不尽相同的多种活性中心,使催化剂的化学特性变得十分复杂。为此,在本文中我们以活性种类型相对简化的模型Ziegler-Natta催化剂(载钛量0.1 wt%)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催化乙烯均聚、乙烯/α-烯烃共聚、丙烯均聚的微观动力学规律来发展和完善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的烯烃聚合理论。1.采用金属镁粉和1-氯丁烷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合成δ-MgCl2,然后通过控制负载条件,制备了模型催化剂Cat-1(载钛量0.1 wt%)和常规催化剂Cat-2(载钛量≥1.0 wt%)。通过研究乙烯聚合动力学发现,Cat-1的活性中心数([C*]/[Ti]摩尔比)高于Cat-2的活性中心数,Cat-1以每克钛的产量计的聚合活性明显高于Cat-2。另外,在聚合进行10min之后,在Cat-1中负载的四氯化钛有超过90%转变成了活性中心,这跟单活性中心的均相催化剂相当。与之相比,常规方法制备的高载量催化剂仅有不到40%的负载钛成为活性中心,且其活性中心浓度是随聚合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增大的。根据这些实验现象,提出了常规的负载型催化剂由于多数钛物种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被包埋在氯化镁微晶体聚集体内而不能在聚合初期被活化成聚合活性中心的解释,并提出了 一部分钛物种由于被包埋在团簇结构内部而难以经催化剂颗粒破碎被释放出来的模型。2.通过研究不同1-己烯浓度下乙烯/1-己烯的共聚合规律,发现加入少量的1-己烯共单体,会使乙烯的聚合活性增加(共单体效应)。对比两种催化剂的聚合规律发现,Cat-1的共单体效应弱于Cat-2。通过研究乙烯/1-己烯共聚动力学发现,共单体效应的主要原因是活性中心数的增加。具体来说是1-己烯共单体的引入加快了催化剂颗粒的破碎和分散,释放出更多原来被包埋或屏蔽的潜在活性种,使聚合速率明显增大。3.通过研究丙烯的聚合动力学发现两种催化剂的立体定向性是不同的,Cat-1中的低等规度产物活性中心多于Cat-2。虽然Cat-1的活性中心前体很少被包埋至颗粒破碎后仍不能暴露出来的程度,其丙烯聚合600s时的聚合活性仍然只有相同条件下乙烯聚合体系的60%左右,说明有一部分活性中心即使被烷基铝活化后仍不能催化丙烯聚合,或处于休眠状态。4.在丙烯聚合中,加入外给电子体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使得两种催化剂的聚合反应活性降低,但是可以明显提高聚丙烯产物的分子量。以低载钛量的Cat-1为主催化剂时,当加入外给电子体之后,总活性中心数降低,其包含的三类不同立体定向性的活性中心数都随着外给电子体的加入而减少,其中具有低和中等定向性的活性中心数目下降的幅度大于高定向性活性中心。以高载钛量的Cat-2为主催化剂时,给电子体影响活性中心分布规律与Cat-1相似,但其高定向性活性中心数随给电子体的加入而下降的幅度远小于Cat-1。本文以模型催化剂为研究对象,为揭示MgCl2载体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的聚合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有助于修正和完善机理模型,为促进新一代高性能聚烯烃催化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汉代至宋代是中华文化艺术积淀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段内,动荡与繁荣交织,专制统治强化与士人主体精神张扬共存,错综变化、多种因素的交织推动了艺术赋的发展与演变。在历史、文化、艺术以及文人文化心理和个性特点等因素影响下,各个时代的艺术赋创作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汉代是艺术赋的萌芽与成型期。这一时期的艺术赋创作还较为简单,艺术赋主要描写与统治阶层政治教化有关的礼乐活动,用以表现宫廷娱乐或体现儒家政
目的:1、临床研究:观察扶正法(益气养阴方)、祛邪法(清热解毒方)、扶正祛邪法(扶正祛邪方)对早期肺腺癌术后患者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因素、肿瘤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扶正祛邪不同治则对早期NSCLC术后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其机制。2、实验研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扶正祛邪不同治则对肺癌细胞增殖、肿瘤微环境中相关免疫细胞的影响,探讨扶正、祛邪最佳治则及其通过调控相关免疫细胞重塑免疫微
锂离子电池(LIBs)是最先进的商品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功率密度大、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已广泛用于通讯、电子、交通、航天航空和储能等领域。电池的性能主要由电极材料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LIBs的性能,拓宽应用领域,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持续加大电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力度。然而,随着LIBs应用范围的快速扩宽,用量不断增大,锂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人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并积极推动文化交流。2016年《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发展及文化交流进入高效合作的局面,要“全方位提升中国文化领域开放水平,秉承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合作理念,构建文化交融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政府也将文化产业提升到
刺激响应形变材料三维结构的动态特性赋予了材料独特的优势,提升了其在医疗植介入器械、致动器、传感器等高附加值产品中的应用优势。绝大多数情况下,形变材料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其形状的动态变化。对材料形变的动力学过程进行精确的调控是推动形变材料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短板。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开发新型形变速率调控方法,关注非均质材料中不同区域的动力学行为,突破非均质材料动力学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后线治疗的标准治疗选择。但在食管癌中单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更好地使用生物标志物来帮助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目前食管癌免疫治疗中仍然缺乏可靠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
卵菌(Oomycetes)是一类丝状真核微生物,形似但不属于真菌,包含多种植物病原菌。其中,疫霉属卵菌(Phytophthora)可引发多种植物病害,严重威胁全球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卵菌具有独特的遗传变异和毒性演化机制,克服寄主品种抗病性的能力强,使得作物品种抗病性丧失问题十分突出,作物卵菌病害的防控高度依赖化学农药。因此,认识植物对卵菌的感病性,是探索作物抗病新策略的基础,对作物抗病育种具有重
新能源电力系统在源-荷双侧正在面临着高不确定性的挑战。在电源侧,由于风速、太阳辐照的内在固有随机性和波动性,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供电能力具有不可控的特点;在负荷侧,智能电网的建设、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接入、需求响应的实施大幅增加了电力系统负荷的不确定性。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因素,电力系统学科亟需解决复杂态势下风电、光伏发电、低压负荷、电价等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量化与分析问题,以
研究背景急性睡眠剥夺(Acute sleep deprivation,ASD)于人群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对大脑最重要的影响是损害日间功能和学习记忆过程,但目前能够改善学习记忆的治疗方法和措施却极为有限,其根本原因在于睡眠剥夺损害学习记忆的机制及干预靶点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Orexin及其受体不仅是睡眠-觉醒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也参与海马相关的学习记忆。海马区对睡眠剥夺非常敏感,且富
随着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越来越接近1.5℃的目标,研究气候变化的影响变得越来越迫切。减缓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全球、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巨大的旅游活动和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正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只有弄清楚旅游业的计量边界、旅游碳排放的计量边界、旅游碳源等才能理清旅游碳排放机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